历史

29(1 / 0)

九、别喝水,有毒!

第4188.96拜尔周期[注.1](帝国历1505年11月),拜尔共和国首都拜尔星,国会大厦所在地

努达阿尔曼正盘坐在他的办公室中,两只触手不停的触摸着墙壁上的电脑屏幕,处理着各种事务。[燃^文^书库][www].[774][buy].[com]现任拜尔共和国副首相以及“宇宙党”党魁的努达阿尔曼已经17岁[注.2],对于一个平均寿命23岁的种族来说,已经算是进入知天命之年了。

拜尔人的体型在马维恩人或柯尔人看来非常奇怪,他们没有腿脚,只有蛇一般的下身,只能蠕动前进,但腰腹部的肌肉却非常发达,可以让他们的上身直立起来,并进行各种活动。他们的头部非常细小,如同鸟类,却有一张大的不合比例的嘴和头顶两个耳廓巨大的听觉器官,上身有两触手般器官,类似手的作用,其中的肌肉可以根据需要伸缩变形。他们全身覆盖着红褐色鳞状皮肤,没有毛发,只有这种表皮,才能抵挡拜尔星那奇高无比的气压和刺骨的严寒。

无论是马维恩人还是柯尔人,此时都还不知道拜尔人的存在,他们甚至不相信会存在这样一种奇特的生物,居然还发展到了智慧阶段,进入了宇宙,变成一个完全可以跟他们匹敌的庞大国家。马维恩人不少生物学家至今仍然相信,水是生命的源泉,一切生物都无法离开水而生存,之前他们只能参考自己母星和殖民地内的生物,后来见到了柯尔人以后,他们更加确信这一点,因为柯尔人跟他们一样,是碳基生物,自然也需要水。然而事实就是他们错了,错的很离谱,这里的生命不需要水,甚至不能有水,他们是氨基生物,水进入他们的身体会将体内的液氨溶掉,分离出具有强酸性的胺基离子,彻底烧蚀掉他们的身体,对于我们来说是生命之源的水,到了他们那里,就成了致命的毒药。

拜尔星是一个神奇的地方,它的恒星没什么特别的,不过是一颗跟太阳差不多样子的G型主序星,只是拜尔星并不围绕这个黄色大火球旋转,而是环绕在一颗具有美丽而厚实的黄绿色大气的气态巨星——行者2号公转,这行者2号体量庞大,半径超过木星,将近89000km,质量更是高达3.12*10^27kg,大概也只有这种体型,能够牢牢的控制住一个质量2.34*10^25kg,半径达到7198km,比地球还大、表面重力高达地球3倍的拜尔星,使之成为自己的卫星吧。

行者2号在拜尔恒星系中也算是朵奇葩,整个恒星系4颗行星,只有行者1号是类地行星,其他均为气态巨星,可这行者2号却是跟天王星一路的货色,黄赤交角高达84度,几乎平躺着自转,很显然,这个恒星系形成的初期,行者2号曾经遭受过猛烈的撞击,整个行星外层几乎解体,自转轴被撞偏,大量物质逸散到空中,围绕着它的残骸旋转,而后的数百万年间,轻者飘散,重者回落,介于两者之间的,停留在轨道上,慢慢形成了拜尔星和其他几颗卫星,因此拜尔星正在它赤道上空的轨道上,这就搞的拜尔星面对恒星的角度随着轨道位置的不同而大相径庭,有时跟其他行星一样,阳光直射赤道,有时却是横滚着将自转轴指向恒星。于是乎拜尔星上只有赤道附近的一些地方能够每天看到日出日落,纬度稍高,不是极昼就是极夜,太阳随着行者2号的公转,还会呈现不同的升落次序,每个地方的日照时间在一年之间变化无端,古代的拜尔人不懂天文,不明白为什么太阳会如此没有规律,长期以来他们只能摸出一个相当于7.3地球年的周期,这也就是拜尔周期的由来。

拜尔星体态较大,加上拜尔星本来就是由气态巨星中撞出的物质所形成,大气中79%的二氧化碳,剩下的则是甲烷、氨气及少量其他气体,又浓又密,气压高达52倍标准大气压。高浓度的二氧化碳为卫星保留了大量热量,也极大的稳定了卫星的气候,使得拜尔星虽然远离恒星,而且有时还会被行者2号挡住,但仍然能够恒温在零下一二十度的样子,巨大的气压也使得氨在如此“高温”[注.3]的环境中仍能够保持液态,并为生命提供存在的可能。

可是和其他种族的母星相比,拜尔星存在着它自己的劣势,而这个劣势似乎是天生决定的,无可改变——拜尔星的自转较慢,虽然其核心炽热且不乏金属元素,却难以产生能够使卫星抵御恒星风那高能粒子流的磁场,这种情况下,各种高能粒子将直接轰炸卫星表面,拆断携带遗传信息的分子,毫不留情的扫灭一切生物。

所幸它傍着一个气态巨星,行者2号那强大的重力使得它表面的气压夸张无比,氢气、氨气等全被压缩的跟金属单质一样一个个分子排列整齐,甚至具有金属般的导电性,行星再一自转,这些金属氢被带着飞速转动,如同一个巨大的发电机,旋转的电流产生出无匹的磁场,辐射到整个宇宙空间,甚至一路延伸到行者3号的轨道,拜尔星自然也被笼罩其中,恒星风的粒子一到就被磁场荡开,无法动其分毫。

数十亿年前,这颗50%以上被液氨海洋覆盖的卫星开始了自己独特的生命之旅,一些遗传分子片段开始出现在液氨的汪洋之中,逐渐变成了微生物,而后多细胞生物逐步形成,而后走向陆地,一步步开发着自己的大脑,变得智慧,发展出文明,这才有了今天的拜尔人。

相比其他两种智慧生物来说,拜尔人和拜尔星一样奇怪:他们不需要呼吸,但却要定期饮用液氨;他们没有性别,雌雄同体;没有家庭,每人都有独立照看后代的能力;他们有着马维恩人一样的丰富情感和发达的艺术,却又如同柯尔人一样倾向合作而非对抗。

每个周期中会有一个特定的时间段,成为拜尔人的发情期,这个时期内拜尔人相互交合,并产下后代。理论上拜尔人可以自我繁殖而不需要另外一个个体,不过这种行为会遭到道德的谴责和世俗的鄙夷,一般拜尔人也不会这么干。经过一段时间,受精的卵子在母体内发育成熟,破壳而出,然后来到世界上,他的母亲会将自己名字的一部分拆出来,与他父亲名字的一部分整合,然后给这个孩子命名,这也就是为什么拜尔人的名字看起来有些字眼重合率很高。

可惜生物的进化有它自己的规律,并不总是朝着适合产生文明的方向发展,相比马维恩人来说,拜尔人有天生的劣势——他们有发达的听觉器官,却没有电磁波感受器,换句话说,他们没有眼睛,就是一群瞎子。而他们对外界的认知,近处靠触觉,远处就只能如同蝙蝠一样,口中发出超声波,利用回声对物体的方位和形状进行感知。

虽然柯尔人相比马维恩人来说也缺少听觉器官,但比起拜尔人来说还是有很大优势的——听觉器官能够回声定位,却无法识别平面上的图案,也无法进行天文观测,故而很长一段时间内,拜尔人都没搞清楚自己的母星到底是怎么运作的,他们甚至根本不知道其他天体的存在。

这一个劣势使得拜尔人在技术的发展上异常缓慢,他们的文字只能刻在石板上,然后靠触觉或回声来读取,制作十分复杂,知识的传递变得麻烦而成本高昂。天幸拜尔人记忆超群,对于很多东西能“过目不忘”,而且心算能力了得,数学也比较发达,科技还是磕磕绊绊的在进步。

直到第-118.5拜尔周期(帝国历-15962年),科学家努达拜特所带领的研发小组才发明了微波接收器,并开发出将微波转换成对应声波的技术,随后这种技术开始扩展到红外、可见光、紫外等波段,并逐步实现设备的小型化,开始量产。从此拜尔人摆脱了瞎子的境地,科技开始了前所未有的大跃进,其中也包括天文学,现在拜尔人终于搞清楚了自己母星的运行情况,以及周期性日照及气候变化的原因了。而这种电磁波转声波的设备,也大大推广应用,变得几乎人手一台。

第-11.32拜尔周期(帝国历-15527年),拜尔人终于发射第一枚火箭,进入了太空。此时的拜尔星早已人满为患,各国之间因为领土和资源而争端不断,所幸拜尔人不喜争斗,这些争端并没有演变为战争,只是各种经济制裁、贸易壁垒、文化渗透等手段。航天时代的到来对各国来说都是一个有力的强心剂,为整个种族带来新的希望。然而拜尔星大气浓密,加上又是卫星,附近引力环境复杂,各国的航天事业很快就因为资源不足而被迫暂停,直到有一天,在几位天才牛人的带领下,他们将各国的资源集合起来,开展国际合作,全力发展航天事业,这一举动也使得拜尔各国之间更加相互依赖,更加团结一致,最终促成了全球统一的拜尔共和国成立,全面统一法规、度量衡等,并宣布该年为第0拜尔周期(帝国历-15482年)。

联合后的拜尔共和国无比强大,第26.71拜尔周期(帝国历-15373年),拜尔人建立了第一个环绕母星运行的大型空间站,并已经成功登上行者2号的另一颗卫星拜尔2号,天空中也开始出现各式大小人造卫星,为地面上的人们服务。

可惜拜尔人没有视觉器官,他们对茫茫星海的认知是从电磁波转声波设备发明以来才出现的,自然也没有什么古代留传下来的那些浪漫传说,漆黑的宇宙中空空荡荡,声音无法传递,压强小的可以忽略,大多数拜尔人在这种环境下都会感到莫名的恐惧,这也就是为什么拜尔人从航天时代步入初级宇航时代,花了好几十个周期,两代人的时间——直到第70拜尔周期(帝国历-15198年),拜尔人才向恒星系的其他地方扩张,在行者1号上建立基地,在行者3号的轨道上建设大型空间站,而这些行动,其实都是形式所迫——拜尔星上已经没多少地方了,必须把一部分人口送到别处去。

然而似乎好奇是所有智慧生物的通性,总有一部分拜尔人对那漫漫星辰无比的向往,想要到其他星星上去一看究竟,拜尔人也很清楚,只有一颗母星是不够的,几个大型空间站和基地根本无法支持庞大的人口,必须要尽快找到和母星类似的其他行星。因此,在建设新空间站,继续开发本恒星系空间的同时,拜尔人也在着手建造恒星级飞船,然后招募志愿者,作为整个民族的开路先锋,前往临近的恒星进行探索。

第72.94拜尔周期(帝国历-15186年),一艘由500余艘船,超过7万组成的庞大殖民舰队,从母星启程,前往离他们最近的恒星“邻居”星。他们将绝大部分人口都冷冻起来,以保存生命力,经过1821.拜尔周期的漫长旅途,这支舰队终于来到了距离母星不过3.7光年的恒星系,途中却因为系统故障、设备老化、宇宙辐射、疾病流行、误入小行星带等原因,他们损失了将近三分之二的舰船和人员。

剩下的两万多人历尽千辛,终于在该恒星系建立永久性基地和空间站,并采集当地的资源开始发展。很可惜,他们没有发现适合拜尔人生存的星球,却发现该恒星系中存在一条狭长的残骸带,其中金属残骸散布空间,飘来荡去,相互碰撞,有的粘合在一起,有的则变成更多细小的碎片。

拜尔人在其中打捞到不少金属材料,竟是前所未见的合金,后来对残骸带进行更加深入的考察,居然发现其中还有一些保存完好的飞船片段,其中一个片段中,竟有一台仍然可以运作的设备——超空间跳跃模块!

经过数个拜尔周期的研究和发展,拜尔人成功仿制出了这种设备,并装上了飞船,第1901.1拜尔周期(帝国历-7771年),拜尔恒星系内部出现几道耀眼白光,如同新星闪耀,照亮了整个宇域,白光过后,几艘飞船凭空出现,驶向母星。

此时的拜尔星经过一千多个周期的发展,早已大变,虽然完全控制了整个恒星系,母星上共和国政府也通过严格的生育政策来控制人口,但他们在技术上仿佛停滞了一般,处处遇到瓶颈,而人们在母星安逸的生活中也似乎失去了前进的动力,完全沉溺在享乐与平和中,丝毫没有对外探索的**。故而一千多周期来基础理论原地打转,技术水平停滞不前,完全不能理解这种先进的技术,只当是外星人入侵,全恒星系均进入战备状态。

随着通信到来,一切误解烟消云散,母星的人们热烈欢迎这些当年勇敢探索新世界的英雄们,更是无比感激他们所带回的超空间技术。而且不仅如此,他们的回归也给这死气沉沉的拜尔星注入了新的活力,对外探索、扩张的思想开始在一些人心中生根、发芽,并最终成为一大思潮,也为“宇宙党”的出现奠定了理论基础。

超空间技术一旦传播开来,拜尔人的扩张速度立即直线攀升,领土迅速扩张,直到向星系两头的探索都碰到了天幕黑洞群,这个势头方才停止。到了第3000拜尔周期(帝国历-3309年),拜尔已经扩张到6个宜居行星,成为拥有数千资源星球和大型空间站,领宇横跨7万余光年的庞大共和国。

注.1:拜尔周期即为行者2号公转周期,相当于4.06马维恩帝国年,7.3地球年。拜尔人数学发达,记忆力惊人,他们所有量纲都只有一个单位,所以有时会精确到小数点后很多位。

注.2:拜尔人的年龄按照拜尔周期来计算,1岁即为1拜尔周期。

注.3:在标准大气压下,液氨在-77度左右就会冻结,而在-33度左右就会变成气态,但在高压情况下,这个温区可以大大拓宽。

举报本章错误( 无需登录 )
最新小说: 重生之再造传奇 重生种田:首辅家的小娇娘 天降萌兔:陆少老婆会咬人 混在漫威的玩家们 你不要退役啊 欲望之梦 重生八零小甜妻 娇蛮弃妃:帝君太霸道 冷潇南宫翼天 陈晗萧柔的末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