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
极度小说网 > 玄幻小说 > 不见江山见尘烟 > 第33章 锦瑟无端五十弦

第33章 锦瑟无端五十弦(1 / 0)

叶府三公子金榜题名,又逢圣上赐婚三年后迎娶昌河公主,双喜临门,荣耀非凡。连日来大宴群臣,唱堂会摆筵席,昨夜更是闹到寅时方休。叶澂悦身为这场大戏的主角儿,几乎全程周旋应酬,几乎彻夜未曾合眼,片刻都没歇息。

但无论臣子家遇上什么喜事,皇上是不会管这些劳什子琐事的,天色熹微之时,文武百官依旧是要来上朝议事。

叶澂悦本来就困倦不堪,神智混沌,猛然间被卫逸轩从背后重击一掌,惊醒之下差点在往来的朝臣内监面前叫出声来,实在太过丢人现眼,不由得怒从心生,回身就起掌就朝着罪魁祸首袭过去。

“驸马爷模样好,学识高,这身手也了得,怨不得昌河公主对你一见钟情,当真是世上难见的翩翩佳公子……”,卫逸轩左右晃动,身形灵巧的闪避着叶澂悦凌厉的招式,这二人就在皇城的甬道上,一来二去的耍起花腔来。

“懒得与你计较!”,叶澂悦虚晃一招,又再次探上前去,以手掌为刃,假意横过卫逸轩的喉头,把他逼退至墙根,就骤然收了手,毕竟是高门大户贵公子,焉能如杂耍小儿一般,给过往宫人看笑话。

“哎,我不过是与你玩笑,又何必气恼?说来,你今儿个打从进了宫门就失魂落魄,若有所。难不成,是对这门亲事不乐意?还是另有心上人,害了相思病,有苦难言?”

叶澂悦收敛了神色,又整整袍服,显然不想再做纠缠,可偏偏卫逸轩不肯放过他,手臂拐上脖颈,不依不饶的追问。

“我……”

叶澂悦本想就此反驳争辩,可话到嘴边又顿住了,“莫要胡言。公主下嫁,天恩荣宠,我焉有不乐意之礼?这是我叶氏一门荣光,皇恩浩荡,感激涕零。什么心上人,有苦难言,这莫名之言,快别再提……”,叶澂悦蹙起眉头,将卫逸轩紧紧揽在自己脖颈上的手臂拿下来,人来人往,眼线众多,谨言慎行才是保身之道。

“呵呵,你这番冠冕的漂亮话,还是拿去糊弄别人罢了,你我二人一同长大,我还能不知道你心里想什么?太组遗训,驸马不能参政上朝,只可挂闲职吃俸禄,从此做个富贵闲人。这事儿要是搁在旁的凡夫俗子身上也无所谓,可偏偏你叶澂悦是新科状元,学富五车,满腹经纶,自小就心怀天下,成日里把百姓社稷挂在嘴边,希望像楚……。可现在算什么?平白落了个驸马的虚名,昌河公主又骄纵,模样容貌是不错,可天底下美人儿多的是,娶了她,侍婢都不会让你留一个,我看啊……”

卫逸轩口如悬河,他自小出入宫廷,又甚得皇帝偏爱,性子直爽不羁,替叶澂悦抱起不平来,根本就是毫无半点顾忌。唯独在提到一个人的时候,嘴皮子卡了壳,这是大昭朝的忌讳,也是叶澂悦心底的隐痛。

那个被一夜灭门的,叶家曾经的世交、恩人,大昭朝功标青史的忠良重臣,现在连提个名字都是过错的罪臣,楚国公颜怀安。

“够了,你也不看看现在是什么地方?都住口,上朝的时辰要到了!”

正这时,在两人身后,一个冷峻的声音,喝止住了这场交谈,也迅速的让卫逸轩住了口,抿紧嘴唇神色委屈的转过身来,看样子,他颇为忌惮此人。

能够一句话就将恃才倨傲的卫才子喝令住的人,显然也非平庸池中物。

中郎将何潇漪乃镇国将军何博琛的幼子,祖父曾随太组征战江山,立下汗马功劳,战功赫赫,御赐丹书铁券。

何潇漪的兄长何潇沄早年不知何故离家,从此漂泊在外,音信全无。因这事,何夫人伤心痛苦之下卧病多年,也成了铁血戎马半生的何老将军最大的心病,故而在何家,二少爷何潇漪就成了族中栋梁。

他面容若刀削斧刻般棱角分明,剑眉修长,薄唇冷峻,目光凛冽英气十足,性子又沉稳坚毅,惜言如金。十七岁那年,就曾经跟随朝中老将顾元帅打过几场仗,骁勇善战,锋芒初展,惹得皇上对他赏识甚深,亲赞其颇有乃祖之风,可见其谋略胆识不可小窥。

卫逸轩骤然被教训呵斥,震慑于何潇漪的气势,不敢再多言,可心中又愤懑不平,免不了低声抱怨。

“你我三人亲如兄弟,我才忍不住替叶三郎鸣不平,想他文韬武略,样样都出众过人,假以时日,必是出相入将之才。现下算什么?委曲求全当个驸马,这辈子都碌碌无为,简直是糟蹋!这种‘好事’,我看就从马光辉、马光远、马光赫、马光启这几个趋炎附势的虚伪庸才里随便挑一个才合适,反正又攀附了皇亲,衬了马氏一门的心意!”

谁承想,他非但未曾收敛半分,反而挑着马皇后的娘家亲侄数落个遍,听得身旁的何、叶二人脸色都变了。

并非他们胆小怕事,只不过这现下朝野之中马氏一门权倾称霸,后宫大内又以马皇后一人只手遮天,宫门内外都耳目眼线众多。马氏向来心狠手辣,小肚鸡肠,若将他们得罪,就如同烂泥糊身,会招来无尽的麻烦陷害。

“让你住口!”

何潇漪素来谨言慎行,他虽勇猛却并不鲁莽,又在战场上练就了耳听八方、眼观六路的本事,老远就已然发现了马家老三马光赫的身影,急忙制止了卫逸轩再大放厥词。

马氏一族出了光耀门楣的皇后马棠玉,昔日以才人身份入宫,谁也没想到,当初这个貌不惊人、娇小玲珑的女孩儿,会杀伐果决,斗垮后宫无数绝色宠妃,踩着出身高贵的先皇后戚氏头顶,最终母仪天下。

一人得道鸡犬升天,她的兄长马晋,从不得志的文职散官,如今已官拜太傅;弟弟马松,也不再是早先籍籍无名的小武将,半分战功全无,就已是一品骠骑大将军。这让浴血沙场半生,世代功勋的镇国将军何博琛相当痛恨鄙夷,奈何年事已高,长子又不成器,老将军索性修身养性,告病辞官在家,不问朝中纷扰事,手中统领多年的骁骑营羽林军,都渐渐交予幼子何潇漪掌管。

太傅马晋阴狠狡诈,老奸巨猾,处事为人笑里藏刀。他有四个儿子,分别就是方才卫逸轩所提及的马光辉、马光远、马光赫、马光启这几人。

长子马光辉同他父亲如出一辙,且青出于蓝,计谋深沉,心怀叵测。二子马光远刚愎自用,脾气暴躁,执掌刑部,私设公堂,他独创的酷刑,让铮铮汉子都闻风丧胆。三子马光赫最喜花天酒地,淫人女妻、豢养戏子娈童无所不为,在京城郊外占地百亩盖别院,奢靡挥霍,声名狼藉。幼子马光启年纪尚小,不过才满十六岁,聪明伶俐,甚的马皇后欢心。

骠骑将军马松膝下冷清,只有一嫡一庶两个儿子,嫡子马光耀聪慧博学,相貌清俊,被马松爱若珍宝,却奈何自幼身体虚弱,常年以药支撑,只能在山中别院静养,几乎从未露面,让他痛心不已。庶子马光济才华武功平平,性子驽钝粗鲁,其母侍婢出身,所以在马府中虽是少爷身份,却无人理会,连仆从都不曾将他们母子放在眼中。

迎面而来的,正是太傅马晋的三公子马光赫,他眉目俊秀,身姿凛凛,勾起的薄唇似笑非笑,双眸含情似带桃花,倒有几分邪魅之色。

“三位大人好兴致,眼看上朝的时辰要到了,却在这里相谈甚欢……”,马光赫将几人打量,目光泛出鄙夷,他素来居高自大,何曾将旁人放在眼里过。

“不过闲谈罢了。比不得马尚书,夜夜笙歌,精神气色还这般爽利洒脱,佩服之至……”,卫逸轩拱手轻笑,言辞不屑,因后宫之争,马皇后多年排挤欺辱卫贤贵妃,故而马光赫跟卫逸轩见面,也是明讥暗讽,水火难容。

“哼,我区区玩闹而已,比不得卫侍郎声名远播,浪荡过人……”

马氏权倾朝野,马光赫何曾肯吃半点亏,他知道卫逸轩在讽刺自己,当然要还以颜色,可更阴损的话还未出口,他的注意力却被远处给吸引住了。

只见宫人肃穆躬身,欲行官家大礼,这就意味着皇亲贵戚们入宫了,若是普通臣子,宫人是无需行大礼叩拜的。

半晌,只听闻光顺门外太监此起彼伏的高声唱和请安,“恭迎小靖王……”。

这一声喊,不仅让卫逸轩跟马光赫之间的唇枪舌战停滞下来,也让行走等候在金銮殿外的文武百官们,都不约而同的止住谈话,纷纷回首侧目观瞧,偌大的宫殿,霎时间寂静无声。

能造成这般阵仗场面,显见得,是普通的王孙公子们做不到的。倒不是这位小靖王长了三头六臂,或是能腾云驾雾,实在是因为在大昭一朝,唯有他,身世要避讳,经历是隐秘,皇帝忌惮、皇后忌惮、文武百官也忌惮,坊间百姓更是传的神乎其神。还有,就是他容貌太过不寻常。

小靖王贺兰焉今年虚岁二十,曾经威名赫赫的战神、救万民于水火的大英雄,靖王贺兰曦正是他的生父,母亲慕容鵺(夜)听闻出身古老鲜卑旁支贵族,姿容绝世,被靖王征战柔然叛乱中纳为王妃,来历成迷。

靖王贺兰曦在承正五年冬,因谋逆获罪被被羽林军首领冯禄元刺死于昭阳殿前,王妃自戕,以身殉夫。

父母双亡的贺兰焉被以罪臣之子的身份圈禁看管在宗庙,由昔日帝师、大学士陈麒翰每日卯时亲自训诫祖训礼法,命其跪地聆听,抄写经文书卷,感念皇恩仁慈,抵消戾气,以免生不肖谋逆之心。

承正六年冬日,不知是不是因为小靖王贺兰焉昔日金尊玉贵的娇养长大,如今落在宗庙无人照管,看守太监皆是奴颜媚骨、落井下石之辈,成日里饥寒交迫,惊惧交加之下,不过才七八岁的孩子,竟一病不起,险些丧命黄泉。

承正帝博宽仁之名,又不愿天下百姓人臣嗤笑自己苛待孩童晚辈,特恩准其回到旧靖王府养病,又命太医诊治配药,贺兰焉算是捡回一条性命。不过自此之后,他身体状况依旧虚弱不堪,成日药罐傍身,莫说出王府,几乎都嫌少离开寝殿,世人都猜测,这孩子大抵没几年活头,可惜了靖王爷贺兰曦的唯一血脉。

但出乎人们意料的是,如同荒野弱草一般,几乎油尽灯枯的贺兰焉,竟也在磕磕绊绊中渐渐长大。

承正十二年暮秋时节,贺兰焉再次命陷垂危,濒临生死边缘,太医院束手无策,只能用参汤吊命捱日子,想他在病痛中挣扎许多年,离世或许也是解脱。

想是觉得自己命不久矣,贺兰焉头一次,上书启奏承正帝,说京中苦寒,望皇帝准其到不远的釜州鹤灵山禅定寺去静养。承正帝念其年纪尚幼,又多年未曾出过府门,就恩准了奏请。

贺兰焉随身带了三五仆从,寒酸简陋比商贾之家的公子都不如,但更令谁人都没想到的是,他竟然一去不返,自此销声匿迹。听闻承正帝曾派密探查找寻访很久,都不曾有半点消息。

世间众说纷纭,贺兰焉许是病死被皇家暗中埋葬,许是遭了仇家刺客,许是被承正帝暗中解决,又许是他太厌倦被严密看管的罪臣之子生活,偷偷逃离,逍遥山水之间去了。

可说也稀奇,这贺兰焉脾气秉性太过难测,两年后,承正十四年初春,他竟然又现身众人面前,像一切都不曾发生。在朝堂文武百官面,贺兰焉亲口向皇帝诉说他途中遇到刺客,一路赶尽杀绝,几乎逼迫至绝境,仆从侍卫全部殒命,自己避祸荒野,东躲西藏许久不敢出山,待确定危机已过,才靠着变卖随身佩戴赏玩,回到京城。因心中惦念皇上,想要效忠侍奉天子,以报皇恩,不敢隐瞒经历,更不愿就此逃亡,故而回京入宫请罪。

这件事,发生在朝臣百官面前,又几乎闹到世人皆知,承正帝听闻之后大为感动,称自己素来仁爱治天下,又念在贺兰焉毕竟是皇家血脉,贺兰氏子孙,既然他一片赤诚效忠,故可以不计前尘往事,施恩收贺兰焉为义子,过继皇后马氏膝下,赐其承袭靖王之位,恩准修葺旧靖王府居住,享藩王年俸仆从。

听起来,一切都像是传奇,简直是天大的荣耀,世所罕见的仁君,这君臣父子忠义仁孝的故事,也让诸多文人骚客大肆歌咏传唱,成了大昭朝的美谈一件。

自此,世人为了避讳罪臣,都称贺兰焉为小靖王,以区分其生父。

举报本章错误( 无需登录 )
最新小说: 葬汉 上帝之城(家教初代) 我是大昏君 九劫散仙重生都市 我能举报万物 神级分解系统一键999级 废柴无所不知 修仙全靠刷副本 杀苍生 奥术武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