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
极度小说网 > 玄幻小说 > 不见江山见尘烟 > 第84章 几段唏嘘几世欢

第84章 几段唏嘘几世欢(1 / 0)

推门走入大殿的,是个不过十六、七岁的小兵士,守陵的军营不用备战,管理也松松散散,层层压迫亦是常事。年长的老兵不务正事,成日饮酒赌钱,打发麾下小兵走个过场便罢。

这小兵就住在靖王陵大殿旁的院落里,原是给守陵官员居住歇息,但因情形特殊,早已荒弃,只留他和同伴二人挤在门口小屋,又惧怕含冤死去的藩王闹鬼作怪,故而都不往内里走半步。

今儿个一早他照例扫洒殿外的时候,窸窸窣窣的听闻殿中有细碎的响动,这地方凄凉寥落,常有小兽飞禽栖居也是寻常,可冥冥中又觉得不对劲。就索性壮起胆子,推开殿门往里踅摸,凄惨惨、空荡荡的大殿里,连个苍蝇都没有,再抬眼望,殿顶上的羽化登仙图中,诸神仙都居高临下俾睨着自己,如有魂灵一般,登时吓得脊梁泛起一阵白毛汗,好像被人监视着,身上甚是不爽利。

忽地,小兵士就觉后股被人猛踹一脚,一个大趔趄跌入殿内,牙齿咬破了唇舌,疼的直吸溜。话说,皮肉之痛也罢了,这毫无征兆的惊吓,好悬没把内胆吐出来,心快蹦出嗓子眼。急忙忙的朝着大殿磕头讨饶,嘴里不住喊着饶命,直到身后响起高声嘲笑,方才知被人戏耍。

“啊哈哈哈哈哈,没筋骨的孬种龟孙,青天白日的,也至于吓成这般怂样,端的叫人耻笑!”

守陵兵士没油水可捞,纵使朝廷有俸禄体恤的银钱发放,也大都入了老兵官吏的口袋,下层兵士除了被克扣饷银,因不用打仗,连饭食都被减少,一日不过晌午下午各一顿餐罢了。

这不,正赶上伙食房来送来晌午那顿吃食,见守陵小兵探头探脑的偷瞄大殿,就起了坏水儿戏弄,给了人家屁股一脚来取乐。因守卫罪王陵寝没好处,往往这差事都给没后台、不得体面,或是家贫不能打点的寒门小兵,故而常受欺辱。

小兵士气不过,才要还嘴,可又惧怕伙食房的人报复,偷换馊剩饭菜,虽急怒羞愤,亦是不敢言。

就这时,只瞅见方才还晴空万里的天色,陡然阴云密布,刹那间黑如锅底,嗖嗖嗖的呼啸起邪风,卷着飞沙走石,竟是要将房舍都就地拔走一般,无端令人惶恐不安。

炊事房送饭的兵士也不敢再胡闹,自知是冒犯了贵人,嘴里嚷着‘靖王爷饶命’,也不管后头没送完的几处驻兵站,撂下饭笼,跪趴着磕响头跑走了。

待到风沙平息,院中哗啦啦下起瓢泼大雨,守陵小兵又给靖王大殿磕了几个响头,以谢过靖王庇佑,恭敬敬的退出殿外,趁没被雨淋透,快步去捡食笼中剩下的餐饭,见饼子还有温热,赶忙裹在里衣内,回了寄住的小屋不敢再出门。

辰砂将热腾腾的馒头递给青鸢,笑的眉眼俱弯,露出编贝似的皓齿,可见十分得意。

“他们虽胡闹,也好歹孝敬了你我的饭食,不然一夜扛下来,腹中还真有些饥饿。咱们先垫补些,吃饱了才有气力干活,看这情形,是不会有人叨扰了,但依情形推断,要想寻到隐秘,恐不会太轻巧……”

方才小兵来探查时,她和青鸢借殿中大柱上镂雕的蟠龙跃到柱顶,又隐匿了气息,待混乱过后,还趁势捞了两个刚出炉的馒头,这会子也歇息片刻。不过,上到柱子顶端才发觉,虽知道殿顶天花有玄妙,可光溜溜的,居然连个藏身之处都没有。

这场秋雨来的突然,原想着疾风重云之下,不过片刻而已,谁承想,却淅淅沥沥的延续到晚上。

夜半,雨过天晴,月朗星稀,微风吹散流云,虫鸣鸟叫间,显得格外清透。

“我明白当初为何暗使放弃了大殿的搜查,这地方连个抓靠的地方都没有,别说弄什么机关暗格,连苍蝇趴一会儿都要腿儿劈叉……”,辰砂倚靠着墙壁,又将四下打量一番,百无头绪之下,也无奈起了调侃的心思。

“我未曾窥到玄机,也就没敢妄动格局,就怕一着不慎,伤了全局。你如若是疲累了,我们大可回祁伦阿嬷家歇息……”,青鸢不忍辰砂跟着自己吃苦受累,抬手替她将鬓边乱发拢到耳后,一时间,竟是想弃了眼前的线索。

“王妃耗尽心血布阵,你我岂可轻言放弃,嘘,星星出来了……”

只见辰砂勾起嘴角,眼眸之中流露出意味深长的笑意,像是藏着浩瀚星河,盈盈顾盼之间,闪耀着深邃幽暗的光芒。她拉青鸢平躺在地,抬头往天花看去,大殿穹顶彩绘亦如昨夜,金光隐去,黑暗之中只留云彩缝隙间的光点,犹如漫天星辰,“这是唐时李淳风的星阵图,蕴含天下局势,光芒最盛的几处,你可察觉有异?”。

“是我叩首祭拜之处?”

熹微的金色星辰当中,有几颗光芒更盛,所对应之处,正是青鸢在祭拜父母时,所叩拜的地方。

“是了,你是靖王爷和王妃的唯一骨血,这祭拜的礼仪步数,唯有嫡子才会遵从,所以王妃才会煞费苦心,以砖石为引,盼你能在叩首行礼的时候,察觉藏在星阵图中的隐秘。因为,除了你之外,没人再会以嫡子之大礼,来祭拜他们夫妇了。星阵图源于唐代,蕴含天下时局,穹顶这幅图,早已被改动过,想必就是机关所在……”

闲话之间,却见小姑娘手下毫不迟疑,以圆润卵石依照祭拜礼仪的次序,投掷到穹顶金星上,力道皆是不轻。片刻过后,尘埃落定,蟠龙大柱发出吱呀扭动的声响,缓缓露出一道窄缝隙,仅容一人侧身通过。

“走,之前为躲避那巡视的小兵士,你我攀附在大柱上的时候,我就隐隐听闻柱中有气流声响,早已怀疑这中间空隙,没想到,暗道藏在此处……”

辰砂拽过青鸢手臂,二人轻巧闪身走入方才开启的大柱之中,缝隙又在身后缓缓合拢。幸亏在小兵巡查大殿时无处躲藏,只得借力蟠龙雕刻,紧紧环抱大柱,靠着素来过人的耳力,不然如何也发现不了柱中风速流动的细微声响,想来这一切都是机缘已到。

沿着柱中螺旋小梯前行,走不多时,就见头顶呈现一尺余见方的小口,幸亏二人都不太肥胖厚实,不然光是钻洞口,都能卡了壳,也不知靖王妃是如何笃定,她儿子一定不会是脑满肠肥的货色……

饶是这般,因洞口太狭小,也费了不少气力,待钻到上层却是豁然开朗,别有一番奇妙洞天,让人瞠目结舌。

描金彩绘的横梁架起纵向层层延伸的藻井一座,以环形镂雕的祥云做支撑框架,在一、二、三、五层上装饰有琼楼玉宇的天上宫阙,别看小巧,可梁柱斗拱俱全,格外精巧。天宫下的隔板绘有二十八星宿神像,仙境图从藻井蔓延出去,遍布殿顶天花。

宫阙里有仙人天女,精雕细琢的工艺,一看就出自宫廷匠人之手,表情神态栩栩如生,或和善安详,或怒目圆瞪的,或颔首微笑的,或闭目养神的,惟妙惟肖。

藻井最上方又是一幅星象图,存星约莫有一千多颗,紫薇星宿位与悬垂在下方的大夜明珠遥相呼应。而藻井外围呈正方形井枋,其上彩云缭绕中又矗立一座座神像,四角靠木雕四大天王支撑。绮异瑰丽至极,乃生平都见所未见,一时竟难以用言语尽述。

“想必,这才是真正的殿顶,王妃命人改建的,是罩子一样挡在外头的那副羽化升仙图……”

辰砂这才恍然大悟,昔日靖王妃要在朝廷的眼皮子底下做手脚,必然不能大动干戈,她是趁着先帝高宗弥留,局势混乱之际,命心腹偷偷改建了王陵,多撘了一层天花,来掩饰着之前的藻井。还煞有介事的画了幅羽化登仙图,恢弘磅礴的气势,还刻意逾制来昭示受宠藩王的阵仗,也令人打消了疑虑。

慕容鵺这个来自古老部族的女子,心机胆识俱是上乘,想必,她若不是为了和丈夫同宿同栖,根本不会落到命陨昭阳殿的惨境,可当初,到底还发生了什么呢?

诸宫阙阁楼最上方正中,凸悬殿宇一座,高大华丽,雕饰极为精巧,乃暗指元始天尊的居所,圣境清微天宫。左右宫门紧闭,门上凹槽阴刻暗格,如同被锁住的木盒。青鸢和辰砂对视一眼,想必这就是靖王陵冥殿最终的隐秘所在,而打开天宫大门机关的钥匙,就是彼此在翠竹山所交换的信物。

将符文虎符嵌入凹槽的刹那,仿佛要开启埋藏多年的旧事,多少恩仇爱恨、血泪孤魂、苦痛坎坷都在其间,一时,血脉上涌到心口,连指尖都忍不住的瑟瑟发抖。

宫门缓缓开启,当中有一乌木匣,古朴坚实,半点花纹全无,泛出幽幽香气。昔日高宗皇帝弥留之际,秘密授予楚国公的遗诏,果不其然就在其中,明黄色的丝绢叠册,缓缓记载着先皇最后的口谕。

‘……皇三子代王贺兰曜,乃先后所出嫡子,勤勉敬慎,可克承大统。著继朕登基,即皇帝位,即遵舆制,持服二十七日,释服布告中外,咸使闻知。当四海之利为利、一天下之心为心,保邦于未危、致治于未乱……兄友弟恭,阖族昌隆,子嗣绵延……致海宇升平,人民乐业……命颜怀安、郭孚、梁兴诸臣等监国辅政,然……’

圣旨前半段陈述高宗在位几十年的丰功伟绩,与力不从心的遗憾,宣昭天下皇三子贺兰曜,也就是当今承正帝可继承皇位,命新君仁爱治国,寄望四海升平,且叮嘱他要友爱兄弟,和睦族人,令贺兰氏子孙昌盛,盛世绵延。又任命以楚国公颜怀安为首的几名大臣监理朝政,辅佐新君,可悲的是,圣旨上指名的几位大臣,除了个叫梁兴的人还在朝之外,全部殒命或流放客死荒野。

待读到之后的内容,辰砂忍不住和青鸢对视一眼,也许,这就是令承正帝忌惮不已,且牵累颜氏一门惨死殆尽的根由。事关重大,楚国公位极人臣,既擅长揣测君心,又洞悉朝野世事,他已然感知了即将到来的浩劫,所以才将密诏交给了靖王妃保管,终不负先帝所托。

大昭朝仁孝治天下,奉儒家礼义为尊,皇家册立嫡长子为名正言顺的太子,宗室、贵族、朝臣们也是嫡子继承宗祧爵位,若无嫡子,乃庶子可承袭家业财产,宗祧不可继。高宗皇帝遵从祖训,且念及当初和元皇后的恩情信义,将皇位传给了嫡子贺兰曜。可他一生偏爱靖王贺兰曦,却无奈何爱子远在边疆征战,鞭长莫及,若一意孤行传位给靖王也非不可,奈何顽固守旧的宗室皇亲和老臣众多,庶子能人承袭皇位,艰难险阻重重,既要封堵民间悠悠众口,又要压制朝野反叛臣子,更麻烦的是,贺兰氏族中子孙众多,就怕五服之内的嫡系旁支以庶子篡位为借口,伺机作乱犯上,挑起纷争祸乱朝纲,危害百姓。

代王贺兰曜虽才华平平,可勤勉律己,恭顺孝亲,敦厚儒雅的性子,如若继承皇位,也不失为仁君。高宗皇帝盼望他能亲密睦族,善待功臣,友爱兄弟子侄,绵延贺兰氏的兴旺,让百姓万民得以安居乐业,可人算不如天算,英明一世的帝王,居然会在子嗣大业上,看走了眼。

遗诏之下,明黄色的封笺里,还有高宗亲笔手书密诏一封。在之前的遗诏中,高宗命靖王贺兰曦在戎狄征战回京之后,就卸去兵马大元帅之职,赴封地守孝,这是帝王的心术筹谋,为了怕继位的新帝忌惮有声望、有兵权的弟弟,所以让小儿子自请卸任交付兵权,去封地做个富贵闲王,安享富贵俸禄。

然而在无人知晓的密诏里,却又将二十万禁卫精兵赐予靖王,这支军队历来都隶属皇帝本人,不听从于任何元帅将军之类武将的命令,忠心耿耿的在暗中潜伏,调兵遣将全凭帝王兵符,高宗居然以守卫靖王封地安危的名义,越过承正帝,以密诏形式,全托付顾命大臣给靖王指挥,这也是帝王驾崩前,所安排的保命符。

怨不得承正帝如坐针毡,他处心积虑隐忍多年,装出温和甚至略显懦弱的孝子长兄模样,终于夺得皇位,可惜却没有找到这这支禁军的兵符调令,仿佛给他的金銮宝座下藏了一把看不见的匕首,怪不得焦虑不安,芒刺在背一般。

先帝高宗质疑承正帝贺兰曜,却信得过靖王贺兰曦浩然正气、光风霁月的人品,二十万精兵虎符凭他调遣,可以清君侧、逐佞臣,撼动天下,但靖王宅心仁厚,爱子民、护江山,是不会为一己私利谋反,兵符于他手中,一则保命,二则亦是监国,怕承正帝软弱平庸的性子,被贵戚权臣辖制。

只可惜,先帝高宗的一番爱子之心,反而成了一把利刃。

在承正帝继位初期,王权不稳,靖王贺兰曦征战戎狄保卫疆土,救万民于水火,民间声望赫赫,难免令毫无战功政绩的他自惭形秽。本就忐忑不安,这是坊间朝野,尤其是文人大儒聚集江南一带,各种篡位谋权、鸠占鹊巢的流言尘嚣直上,派心腹南下镇压几次皆无法扼制,甚至连他自己都不由得仓惶。先帝高宗死的仓促,临终他在身旁侍奉,多少人怀疑他弑父杀君,或者胁迫圣上下旨传位,这时的承正帝急于要个名正言顺的东西,来维护自己的声望和权力的稳定。

承正帝怀疑身为第一辅政大臣的楚国公颜怀安受到了先帝的旨意,暗中扶植靖王谋反,甚至还私藏了密诏,不知什么时候就会公昭天下,皇位是传给靖王贺兰曦,而非自己!所以,他在授意朝臣弹劾收监楚国公之后,曾严刑拷问,可无论是先帝密诏,还是消失的禁卫军兵符,几乎一无所获,最终,怒下杀机。

既然无法得到,不如将一切毁之殆尽。所以在将国公府抄家之后,并未按例律流放、抄家、发卖女眷和幼童、仆从等人,而是命暗使衙门,在漆黑清冷的秋夜里将剩余人等屠戮剿灭,又一把火烧尽了亭台雕梁,甚至连颜氏祖坟宗庙都捣毁铲除。以先皇惟命是从,且令自己不安忌惮的臣子,留之无非是多个隐患,不如拔除清静。

楚国公死了,颜氏全族尽数灭门,眼中钉靖王贺兰曦和王妃削爵释权,二人命陨昭阳殿前,只留下个半死不活的遗孤贺兰焉,都是自己亲眼目睹。仇敌逆臣随着岁月造成枯骨,可最重要的东西,终究毫无踪影,到底是随大火成灰,还是掩藏在什么角落呢?或是,会在眼皮底下,被偷偷送出,落入什么人手中呢?

这也是承正帝留下贺兰焉一条孱弱性命苟延残喘的因由,毕竟二十万精兵和武器库不会凭空消失,身为靖王唯一骨血,若有先帝旧部残臣,必会送到小靖王手中,若真如此,待到贺兰焉按捺不住,总会有暴露马脚之时,到时再一网打尽也不迟。

一切,都成了承正帝心中的千古之谜,午夜梦回时也曾寝卧难安过,可毕竟皇权在手,江山歌舞升平,朝政已稳。喉头这根刺虽在,到底无法撼动根基,静待时机罢了……

“看来,我们要走一趟雅登谷了……”

青鸢将遗诏、密旨并一卷羊皮绘制的地图都贴身藏在衣襟内,而调兵遣将的虎符,就是他和辰砂各自拥有一半的宫阙钥匙。昔日王妃命他妥善藏好,死都不能丢失的物件,原来这般紧要。

只是空有虎符,却不知兵士何在,现如今,也算机缘降临,水到渠成了。

举报本章错误( 无需登录 )
最新小说: 九劫散仙重生都市 我能举报万物 神级分解系统一键999级 废柴无所不知 修仙全靠刷副本 杀苍生 奥术武装 老婆追尾豪车打电话给穷酸老公 老祖别苟了,宇宙要没了 史上极为神秘的犯人于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