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
极度小说网 > 科幻小说 > 大明崇祯 > 第四十七章 斗斗斗

第四十七章 斗斗斗(1 / 0)

,最快更新大明崇祯最新章节!

接下来又有几个人发言,有的支持袁崇焕,有的支持王之臣,倒是几位内阁大学士没有人开口。似乎一时间陷入了静默,争吵了一段时间之后,大殿里面渐渐的安静了下来。

崇祯皇帝目光扫过所有人,看向几位内阁大学士:“诸位爱卿,不知道你们怎么看?可以说出来听听。”

见崇祯皇帝问了,众人互相看了一眼,谁也没有站出来,平静了片刻,黄立极才向前走了一步:“皇上,辽东督师的人选确是应该做一些调整,袁崇焕在辽东的多年,也算是有功劳,大家也是有目共睹的。”

瞥了一眼李邦华,黄立极极为不屑的哼了一声,沉声说道:“汉时有飞将军李广,想必李广难封的典故,在场的诸位同僚都清楚吧?但是李广为什么难封?那是因为李广的能力太强,名声太大。凡是李广镇守的关隘,匈奴人都不敢来,难道说那就不是李广的功劳?”

“王之臣虽然没有取得什么大捷大胜,但是守护一方百姓,为大明守住了辽东这就是功劳。更何况王之臣在任上也是颇有建树,怎么就没功劳了?臣以为现在兵部尚书出缺,王之臣乃是极为合适的人选,请皇上考虑!”黄立极说完之后,直接就退了回去。

姜还是老的辣,崇祯皇帝不得不在心中感叹,恐怕此时李邦华已经到了进退两难的地步了吧!

相比起李邦华攻击王之臣的方法,黄立极的方法就简单有效的多了。一来直接攻击人太过折人品,容易给自己树敌,显然李邦华和王之臣的梁子算是结下了。二来说人没功劳,或者是庸官,很难获得朝臣的支持,因为很容易让人联想到自己。

再看黄立极,那就是一枪不知道多少鸟了,反驳了李邦华,还拉拢了王之臣。更何况黄立极的话极为让大臣们满意,比起李邦华的庸官说法,自比李广可就光彩的多了。

虽然我没有做出什么成绩,但是那不是我的过错,恰恰是因为我太过优秀了。

最重要的一点,黄立极可以说好好的恶心了一下李邦华,或者说李邦华身后的东林党。

你们不是推举袁崇焕吗?好的,我们同意了,没必要因为这件事情得罪袁崇焕。况且袁崇焕在阉党这边也有一些人脉,但是你想动王之臣不行,而且我要把王之臣放到兵部尚书的位置上去。

袁崇焕去辽东,那就要动王之臣,王之臣不干辽东督师,坐上了兵部尚书的位置,王之臣岂有不愿意的道理?

王之臣要是做了兵部尚书,李邦华这个兵部侍郎,袁崇焕那个辽东督师,谁会有好日子过?谁也不会有!算准了这一点,李邦华等人绝不会让王之臣当上兵部尚书。

只要咬紧了王之臣有功,不给王之臣升官,也撤不掉王之臣,袁崇焕就别想去辽东。

“黄爱卿说的有道理,我们不能忘了那些为大明有功的人,王之臣在辽东多年,兢兢业业,没有功劳还有苦劳,这一点是不可否认的。”崇祯皇帝开口肯定了一下黄立极的话,转向其他几位内阁大臣。

李邦华眉头紧锁,无奈的在心里叹气,自己太大意也跳过操之过急了。

“臣觉得黄大人的话不错,王之臣确是有功之臣,兵部尚书出缺,正适合王之臣出任。”户部尚书文华殿大学士吴淳夫也站了出来,旗帜鲜明地支持黄立极:“李邦华大人说的也有道理,袁崇焕去辽东,王之臣回京,非常不错的安排。”

这一下李邦华仿佛热锅上的蚂蚁,为了袁崇焕出任辽东督师,让王之臣成了兵部尚书,岂不是亏大了?而且以后被掣肘的地方太多了,这件事情绝对不可以,可是该怎么想办法呢?

崇祯皇帝心里冷笑,想的可真好,要不是早知道你们是什么货色,还真让你们给糊弄了。

又拿起一份奏折,崇祯皇帝笑着在手里晃了晃:“朕这里还有一份奏折,是保举一个人的,这个人就是南京兵部尚书王在晋的。奏折里罗列了王在晋的履历,朕看了之后觉得不错。”

“王在晋做过地方官,领过兵,做过登莱巡抚,也打过仗,在辽东也待过。奏折保举他做兵部尚书,朕倒是觉得十分合适,他现在是南京的兵部尚书,品级也算合适,不知道诸位爱卿怎么看?”说着崇祯皇帝笑着将奏折放在了桌子上,看着众人。

听了崇祯皇帝的话,大臣们心里都要骂娘了,这算怎么回事?谁在这个时候找事,老老实实的不好吗?怎么就弄出一个王在晋了?

位置还是兵部尚书,现在多少人盯着这个位置,黄立极提议的王之臣,阉党之中也有很多人也是不同意的。因为看上这个位置的人实在是太多了,阉党当中也不是铁板一块,本就是齐浙楚党的结合体,除了对付东林党,又能有多齐心?

在这种面对利益的时候,大家全都红了眼睛,还管其他的事情?

甚至很多侍郎职衔的大臣都盯着个位置,甚至其他部的尚书也想往前挪一挪的。毕竟兵部尚书的位置,在六部当中也不是最后的。

李邦华突然意识到这是一个机会,一个把局面拉回来的机会。只要确定了王在晋为兵部尚书,那就等于断了王之臣的后路。现在朝中可就这一个空缺,王之臣去别的地方,那就无所谓。

一旦把王在晋确定下来,自己再提袁崇焕的事情,那就是最好的时机!

至于王在晋这个人,李邦华多少知道一点,这个人虽然没党派,但是为人正直,是一个能够结交甚至拉拢的人物。比起王之臣,好的不知道有多少。打定了注意,李邦华直接就向前走了一步。

“皇上,臣觉得王大人做兵部尚书正合适,论武功,论资历,王大人都是极为合适的人选。”一边说着,李邦华一边看了一眼黄立极,果然见他一脸的郁闷,心情顿时大好:“兵者,国之大事,臣觉得王大人足以胜任。”

朝堂上陷入了短暂的安静,很多人都在思量自己的立场,以及接下来该怎么表态。

李邦华和黄立极的争斗,大家全都看在眼里,更加的心知肚明。这么多年,朝堂上上演了多少这样的场景?多的已经数不清,记不得了。遇到这样的场面,第一个反应就是能为自己拿到多少的好处。

接下里的争吵可以说进入了白热化,双方各执一词,各不相让,总体上李邦华这一方还是占弱势的。

“皇上,臣觉得王在晋督抚辽东,反而是一件不错的事情。”突然一个人向前走了一步,不急不慢的开口说道:“袁崇焕刚离开辽东几个月,现在回去,显得朝廷朝令夕改,不合适。更何况袁崇焕当时是辞官,现在想回去就回去?他把朝廷的官位当成什么了?”

说话的不是别人,正是户部尚书东阁大学士丁绍轼,他的话音刚落,大臣们就看到崇祯皇帝的脸色变了。

显然,丁绍轼的话说道了点子上,袁崇焕才离开多久?上一次你将朝廷的军,撂挑子不干了,现在你想回来,朝廷就必须要用你?

李邦华面如死灰,他知道袁崇焕去不上辽东了,一个黄立极,一个丁绍轼,彻底封死了袁崇焕去辽东的路。

“至于王之臣,诸位大臣,你们要体谅他的年纪,王之臣今年六十有四了吧?耳顺之年,还未国家效力疆场,是不是有些过了?功劳苦劳的都不说了,单单是这个年岁,就不应该让他在留在辽东酷寒之地。”丁绍轼似乎极为触动,接着说道:“给为朝廷卖力多年的老臣一个善终,难道不应该吗?”

没等丁绍轼在开口,崇祯皇帝连忙把话接了过来,一脸沉重的说道:“丁爱卿的话,朕听了很感动,王爱卿为国付出的太多了。六十四岁还守在辽东酷寒之地,朕也是于心不忍,到此年龄,真的是该享子孙福的时候了。”

怎么话变味了?刚开始还有人为丁绍轼的话竖大拇指,可是到了崇祯皇帝的嘴里,怎么就不对了呢?

没给他们反应的时间,崇祯皇帝接着说道:“朕同意丁爱卿的意见,朝廷要善待为国出过力的大臣,要给他们善终。”说着面色一沉,大声的说道:“辽东督师王之臣,为国效力多年,劳苦功高,如今已到耳顺之年,朕甚是疼惜。着内阁传旨,加王之臣为太子太傅,领兵部尚书俸禄,回乡颐养天年,含饴弄孙。”

怎么就给撤了?怎么说着说着官就没了?众人你看看我,我看看你,谁也没反应过来。

见众人都看着自己,丁绍轼那个郁闷,自己的话还没说完,就被皇上打断了。本来自己是要保举王之臣做兵部尚书的,现在居然搞成这样,自己该怎么像王之臣交代啊!不但没给保举,还把官给弄没了,丁绍轼欲哭无泪。

崇祯皇帝已经没有在等下去的耐心了,反正丁绍轼自己站出来,那就再背一个黑锅吧!

下午电脑出问题了,挺晚才修好,好在来得及,没过零点。看在棋风如此勤劳的份上,给个推荐和收藏吧!棋风给你们打个滚好不好?

举报本章错误( 无需登录 )
最新小说: 重生之再造传奇 重生种田:首辅家的小娇娘 天降萌兔:陆少老婆会咬人 混在漫威的玩家们 你不要退役啊 欲望之梦 重生八零小甜妻 娇蛮弃妃:帝君太霸道 冷潇南宫翼天 陈晗萧柔的末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