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
极度小说网 > 玄幻小说 > 误入贼船 > 第十三章 文韬兼武略

第十三章 文韬兼武略(1 / 0)

,最快更新误入贼船最新章节!

&三月,是百花争艳的季节,燕子花在田野里竞相怒放,那一片片淡红兼大红的花瓣,在,又似杜鹃迷人。然而,在范晔眼里,这些花朵似乎是多少将士用无辜的鲜血铸成的。当他为父亲守孝期满时,已是元嘉七年(公元430年)。这位三十多岁的年轻人,带着浪漫的情怀一路高歌地走进建康城。

建康城并无砖石城墙,城池四周为竹篱所围,彰显着刘宋王朝的与众不同。武帐冈皇宫大殿是晋皇朝按洛阳魏晋宫殿模式修建的。宫墙有内外三重,外重宫墙之内布置宫中一般机构和驻军。第二重宫墙内是zhong yang官司署,朝堂和尚书省在东侧,西侧有中书省、门下省和皇子所住的永福省等。第三重墙内才是真正的皇宫大内,前为朝区,主殿太极殿和东堂、西堂为后寝区,前为皇帝寝居的合殿,又称中斋,后面则为**,再往北是皇宫内的华林苑。

此时,宋文帝刘义隆端坐在寝居内,正与几个心腹大臣密议着军机大事。别看他一副文质彬彬的文弱书生模样,但他登基后励jing图治,奋发图强,国力强盛,使得南朝进入了“元嘉之治”的盛世。刘义隆虽然是个不错的治国之君,但他和很多皇子王孙一样,肚子里的墨水不多,没有什么真才实学,他除了让皇弟、皇子们镇守重要州郡外,便是广揽谋士辅佐左右。

在残酷的外患内斗中,此时辅佐刘义隆的三朝元老中,唯有现任太保王弘、中书侍郎裴松之、永嘉太守谢灵运和荆州刺史檀道济最为刘义隆所看重。今ri他召众位谋士先贤进殿议事,一不是为了战事,二不是为了民事,也不是为了**之事,而是为选拔朝廷新生力量,稳定盛世之大计。

刘义隆振振有词地说:“诸爱卿,朕登基以来,百业待兴,为了使百姓得以休生养息,社会生产有所发展,需要劝学、兴农、招贤等一系列措施。今ri朝议先不说劝学、兴农二事,单就招贤,朕想听听诸爱卿的见解。”

王弘道:“不知陛下,yu设何等职位?”

刘义隆道:“朝中现空缺尚书外兵郎,司徒从事中郎,别驾从事史等职位,现急需贤才来补缺填空,诸爱卿可否举荐一二?”

武将檀道济向来心直口快,便竹筒倒豆子似的一口气点出了年轻有为的范晔、徐湛之、孔熙先、谢综等人选。

裴松之道:“陛下,微臣在招贤方面,有几句话不知当讲不当讲?”

刘义隆道:“但讲无妨。”

裴松之道:“臣以为国家在招贤制度上,既要察举征辟,更要选贤用德,不可以单纯以门第和相貌取人,更不能让卑琐小人混为朝廷官员。在朝廷内部,要提倡百官勤奋,励jing图治,廉洁奉公,治世为公,把那些无德者及时清理出官吏队伍。”

“说得好。”刘义隆道,“你们以为范晔出任尚书外兵郎如何?”

裴松之极力举荐道:“范晔才高八斗,不仅jing通治国之策,而且忠孝双全。出任尚书外兵郎,非范晔莫属!”

裴松之,字世期,河东闻喜(今山西闻喜)人,他为何推举南阳郡顺阳县范晔为尚书外兵郎呢?原来裴松之也为士族官僚家庭出身,祖辈官居光禄大夫,父亲裴珪曾任正员外郎。他从小喜爱读书,8岁时已熟知《论语》《诗经》诸书。后博览典籍,学识ri进,20岁时,就任了殿中将军。桓玄执政时,庾楷推荐裴松之担任新野太守,当时,范泰劝裴松之不要参与桓玄集团,使裴松之迟迟不能动身。不久,军阀火并,庾楷死于桓玄之手,裴松之免去了一场杀身之祸。

义熙二年,刘裕率军北伐,裴松之任司州主簿随军北行,刘裕十分赏识,赞他有“庙郎之才”,将他转任治中从事史。晋军占洛阳后,裕委任之为封国世子洗马,成为刘裕集团的重要成员。

入宋后任中书侍郎,文帝刘义隆以陈寿所著《三国志》记事过简,命他为之作补注。裴松之常在御书房与秘书监范晔商讨《三国志》中所列人物文章的得失,他为范晔的才华所折服,认为朝上有范晔谋事,则是朝上的一大幸事。故而皇上一提到范晔,他便头一个拥护。

王弘对范晔不甚了解,便反对道:“这人不能重用。”

刘义隆问:“这是为何?”

王弘道:“范晔文不见奏章,武不能提枪,光凭一张巧嘴就提官,恐怕要给后人留下笑柄!”

向来不爱出头露面的文人谢灵运,为范晔打圆场道:“不在其位,不谋其政。没有委任他为侍中兵郎,他怎能施展才华?”

檀道济帮腔道:“是啊,满肚子学问的范晔却无处施展,就让他担任尚书外兵郎,去为国家建功立业吧。”

经过君臣们的密议,确定范晔由秘书监升为尚书外兵郎,由谢综接替秘书监,徐湛之为从事中郎,孔熙先任员外散骑侍郎。

暂不说孔熙先的学识和为人,且说范晔回到建康,暂时没有上朝,直接回到了范府。

范府内已经没有范泰在世时那么热闹,那么人来人往,那么吵吵闹闹。上房内空落落的不说,而且朱漆大门紧闭,唯有西厢房忽明忽暗地闪动着一丝烛光。宗柳的心中虽然笼罩着一层yin影,但范晔回来,还是极其温暖快活的。恩爱夫妻三年之久没有见面,自然有说不尽道不完的久别恋情。

范晔看着熟睡在一旁的小儿子范叔蒌,问宗柳道:“夫人,上房一家人哪里去了?”

宗柳道:“夫君有所不知,暠哥前两天回来后,以宜都郡衙公务繁忙,没有时间关照家庭为借口,将大妈和广渊弟接到宜都去了。”

“真是应了父亲临终时的那句话,这不是明不分家暗分家吗?”

“再好的筵席没有不散的客,何况我们与大妈一家早有隔阂呢。”

“走了也好,省得以后再打嘴官司了。”范晔又问道:“咱娘和叔父都好吧?”

宗柳道:“说起娘和叔父,他们都是苦命人,苦命人自有苦命福,这不,天一擦黑,各自都睡下了。”

夫妻俩正说着话,叔蒌睁开眼睛醒来,范晔问小儿子道:“萎儿,没惹你娘生气吧?”

范叔蒌用甜甜的一笑代替了回话。

宗柳道:“蒌儿人虽小,脑子却非常机灵,如今他能背书,能写字,会吟诗,会画画,是个很逗人喜爱的孩子。”

范晔问叔蒌:“儿啊,你长大了准备做什么?”

天真的范叔蒌眉毛一扬道:“和爹爹一样去谋事。”

“谋什么事呀?”

“当官拿俸禄。”

小叔蒌的话不但没有引起范晔的兴趣,反而引起他的伤心来。自己从参军、右卫将军到秘书监,一晃过去了十来年,官职还是一个样,俸禄还是那么多,过去有父亲抚养全家,可现在我能抚养起老少一家人吗?一个升官发财的念头,不禁油然而起。

宗柳见范晔闷闷不乐,便安慰范晔道:“夫君,孩子的话何必当真,就为这伤心,多没意思。”

范晔道:“夫人有所不知,那个秘书监名声上好听,只不过是皇帝身边的一个书童,以我的学问才华不说,当个尚书、侍中,做个部郎,总是绰绰有余吧!”

“或许有一天皇上会降恩于你的。”

“我实在忍不下去了。”

“不说这些没用的话,快歇息吧。”

“我还得去给母亲和叔父请安,你先睡吧。”范晔说罢,朝赵氏卧室走去……

群星调皮地眨着眼睛慢慢退去,蔚蓝的天际升起了橘黄se的太阳。

从老家刚刚回来的范晔脱去孝服换上朝装,正准备去朝上报到,忽听门外传来一声禀报:“尚书吏部郎刘大人到!”

“有请刘大人客厅就座。”范晔边吩咐边迎了出去。

刘湛拱手道:“恭喜!恭喜!”

范晔道:“下官为父亲守孝三年,一无升官二无发财,何有恭喜之说?”

“皇上降恩,封你为尚书外兵郎,这不是一大喜事吗?”

“你就别逗我了!”

“怎么说是逗你呢,我是奉诏,特意来宣你上朝的。”

当范晔从刘湛手里接过圣旨,看到上面确实封范晔为“尚书外兵郎”五个大字时,这才跪地道:“谢主隆恩。皇上万岁!万万岁!”

刘湛道:“有请尚书外兵郎大人,走马上任吧!”オ

范晔好久没有上朝了,今天的朝拜让他耳目一新,新就新在文武官员中,又出现了几个陌生的面孔,不禁使他思索起新入朝的几位官员的底细来。对于新散骑侍郎孔熙先不甚了解,外甥谢综接替秘书监是意料之中的事,但提升徐湛之任从事中郎,倒让他不可思议,徐湛之无才无德,皇上怎么会……

正当范晔无法理解皇上重用徐湛之时,文帝刘义隆道:“今ri朝拜无其他要事,朝廷又选拔任用了几位新的官员,下面朕提出几个问题,看看这几个新任官员的善辩能力如何?”

刘义隆话音刚落,文武百官们一齐向范晔、徐湛之、孔熙先、谢综投来了新奇的目光。

刘义隆看了看范晔、徐湛之等人,一连提出了:前朝秦始皇有哪些功绩、秦朝为何而灭、本朝应吸取什么教训等问题。

几个新上朝的官员你看我,我看你,没有一个有勇气出班回禀皇上提出的问题。

范晔早就对秦始皇有所了解,本想出班阐述自己的观点,但是挪动了几次脚跟,始终没有出班。在他的意识中,“枪打出头鸟”的例子太多了,即使是假装不知道,也比说错了强得多。

刘义隆见范晔想说又不敢说,徐湛之根本就不敢说,便亲自点名范晔道:“都说范爱卿对史经有所了解,就由范爱卿来回答以上问题吧。”

皇上亲点,范晔无可推辞,只见他抖着双腿出班道:“回禀陛下,小臣认为,秦灭六国,完成了华夏的统一,其功绩在于秦始皇用兵周边各族,巩固和扩大了统一的成果。北伐匈奴,迁徙内地三万多户到北河、梅中一带屯垦,促进了边境地区的开发和民族的融合。尤其修筑万里长城,对保护中原地区的社会经济发展和人民生活安定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刘义隆道:“说得好,还有什么?”

范晔道:“秦始皇废封建大国的割据,设置郡县,加强了zhong yang集权制。另外,修订了诸方面的律令,如周律、仓律、金布律、关市律、工律、牛羊律、捕盗律、司空律、军爵律、置吏律等等,维护了国家的政治稳定。”

刘义隆点点头道:“这是非常重要的。”

范晔看到刘义隆有所赏识,来了jing神,便滔滔不绝地继续说道:“秦始皇还推选书同文、车同轨、行同伦的三同政策,推行了文字、货币、度量衡的统一,五次出巡,树立了朝廷的权威。”

“说得好!”刘义隆问范晔道:“秦朝为何而灭呢?”

范晔道:“他好神仙术,追求长生不老,为此耗费了大量的人、财、物力。又大造宫室和坟墓,规模之大,空前未有,仅阿房宫前立的十二个铜人,每个就重二十四万斤,可以想象当时铸像的不易程度。计关**有宫宅三百所,关外四百所。项羽入关,烧秦皇室,火三月不灭,阿房宫全部被烧掉。同时,秦始皇又为自己大造坟墓,并六国后,他征发所谓罪人七十余万到骊山为自己造坟墓。坟墓高五十余丈,周围五里有余,掘地极深,灌入铜液。墓中有宫殿及百官位次,珠玉珍宝,不可计数。用水银造江河大海,机械转动,水银流注。又用人鱼膏作烛,在墓中燃烧。令工匠特制弓弩,有人穿坟入内,弓弩自动放she。秦始皇尸体入墓,没有生子的宫女,全数殉葬,不待工匠出来,封闭墓门,工匠都被活活埋在里面。这与秦始皇实行du cai专行的暴政有关。尤其是他‘焚书坑儒’,更是反映出了当时统治阶级内部的尖锐斗争,这一切都是导致秦国灭亡的主要原因。”

文武百官们如听天书般地齐声问道:“我朝应该吸取什么教训呀?”

范晔理直气壮地道:“自陛下登基以来,不仅在义熙土断的基础上清理户籍,下令免除百姓欠国家的‘通租宿债’,又实行劝学、兴农、招贤等一系列措施,而且励jing图治,坚持高祖的集权政策,使社会各种矛盾得到缓和,这是有目共睹的。下官还以为,我朝应该在以下几个方面引以为戒。”

刘义隆本是一位明君,听到范晔yu讲治国之言,便聚jing会神地听了下去,边听边问:“范爱卿,有哪些方面需要我们引以为戒?”

范晔道:“一是各州郡权力过大,影响着zhong yang王朝的根基;二是官吏的选拔上尚存在一定问题,一些有用的人才没有被朝廷所用;三是刑法不严,有些人贪污受贿,败坏吏风,整治**力度不够。更重要的是盛世之年,更不能轻视外来入侵,应该兵马未到,粮草先行,做到有备无患,才能巩固我朝来之不易的大好江山。”

范晔的见解,不仅使在朝的文武百官心服口服,而且得到了刘义隆的肯定,范晔以他那渊博的学问,就此成了群臣所瞩目的人物。

俗话说:“新官上任三把火。”范晔在任尚书外兵郎期间,把所掌管河南及潼关以东的各种事务,办理得井井有条。但对于从事中郎徐湛之来说,他所分管的车、骑、门户,常常为刘义隆所不满。因为徐湛之为皇姐会稽公主所生,打不敢打,骂不敢骂,更不能贬官,只好对徐湛之道:“看你长相有长相,也是个能说会道的人,怎么办事那么不长眼睛,你要有范晔三分之一的本事就好了!”

徐湛之道:“那我该怎么办呢?”

刘义隆道:“你去范晔那里取经去吧。”

“他能教我如何去做官吗?”

“那就看你会不会办事了!”

徐湛之过去曾受到范晔的奚落,但为了博得皇上的欢心,还是硬着头皮,走进了范府。

范晔正在教小儿子范叔蒌学写隶书,看到徐湛之到来,却不想理睬,但念及同朝为官,便不冷不热地招呼徐湛之落座后,问道:“徐大人,找我有什么事呀?”

“这从事中郎之职我不想干了。”

“这事儿,你说了不算,我说了也不算。何事使你如此灰心丧气?”

“范大人,皇亲国戚哪个不是侍中、宰相的?唯我封了个从事中郎,还整天受气挨骂。既然做不好从事中郎,倒不如不干,换个别的差使去!”

“徐大人,我理解你的心情,是不是受到皇上的贬斥了?”

“是的。皇上说我并不是不用心,只是方法不当,要我向你学习来了。”

“我有什么要学习的!无非是多用点心,服侍好皇上罢了。”

“让我去服侍皇上,恐怕我母亲还不愿意呢!”

“那你就去当王爷,当千岁去吧。”

“当王爷没那个福分,不如范大人给朝廷奏上一本,让我当个廷尉什么的,以我的xing格,肯定会把那些有罪之人管教得服服帖帖!”

范晔一听,忽地变了脸,看着徐湛之那恬不知耻的模样,低声说道:“徐大人,你……!我在朝拜时已经掉了两遍魂儿,你就别拿我来出气了吧!”

徐湛之死缠硬磨地道:“范大人,你在皇上心中,是个有主见的人,不看我的面,就看在我母亲的面子上,求你奏上一本,给我调换个别的职位吧。”

范晔虽然不愿为徐湛之办事,但念他是皇上的外甥,以后还有用得着的地方,便答应道:“那我就参上一本试试。”

徐湛之抱拳作了一揖道:“在下先谢谢范大人了。”

“恕在下不远送。”范晔边说边下了逐客令。

举报本章错误( 无需登录 )
最新小说: 天尊也想摸鱼 师兄就是个祸害 开局脱离宗门,她们追悔莫及 梦里和娘子生娃后,她们都成真了 印度神话,天帝今天不上班 仙子的修行 希腊神话:深渊掌控者 斗罗:歆谙 一剑动九州 开局合欢宗:我被圣女抓去当炉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