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

第90章 五年(1 / 0)

,最快更新太后进化史最新章节!

杜三娘跟着杜二公子坐上回程的马车。

杜公子望着杜三娘,眼神有点复杂,“四娘突然病了,三妹妹怕是知之甚详吧?”

杜三娘略有点不自在地移开目光,“四娘求仁得仁,二哥说是也不是?”

杜二公子笑了一笑,道,“三妹妹就不怕四妹得偿所愿,反被她比了下去?”

杜三娘唇角轻撇,“那也是时也命也!”

话虽如此,杜三娘心里却很是不屑地想,就四娘那低贱的生母出身,毫不矜持的作派,还没成亲就敢为了男人把自己弄病的不守规矩,就算真的能强留到那孙郎身边,也不一定能名正言顺,总是一辈子的话柄……她凭什么比下自己去?

然而杜三娘想到的是,她算了那么多,最后竟然真的被这个四妹给比到了泥里去!

四年多前,当听说从长(阳)县传来信儿,说是四娘要跟凤祥军中的一个名不见经传的人成亲!

这位四妹婿要是凤祥军的头脑人物也就罢了,偏还是平安县人氏,新投奔孙郎没多久的一个压根不会武的书生!

这般没有根基,也不大可能立下战功的寻常小人物,居然就让眼高于顶的四妹同意下嫁?

不管旁人信不信,杜三娘是不信的,据她推测,指不定是四妹一片火热的想要嫁进孙家的盘算落空,却又毁了名声,甚至连清白都未必还在,大大折损了身价,这才不得不屈就个没半分名头的穷书生的!

就算有孙郎正式书信一封表明愿为媒人,而且送来的聘礼丰厚又怎么样?

四娘这就相当于想当夫人,却不得不变成了长随媳妇一样。

那时她还嘲笑了四娘好了一阵,听说四娘生母姨娘甚至还哭了两天两夜。

她后来也很快出嫁了,嫁的是本地望族,虽说家世肯定比不上杜家,但好歹也是父辈为官的有底蕴人家。

婚后她生了一子,夫郎对她还好,膝下有儿,在夫家地位算是稳了,就算夫郎又纳了两个通房她略使了几天小性子也就过去了。

反正男人哪有守着一个女子过的,大家族里的女子早就习惯了这般。

而四娘那边的消息传来,说是四娘生了一个女儿,又跟着男人驻守长平县,她男人被孙郎任为长平县令,名头虽不错,可惜没什么家底,整个家里只三四个仆人伺候。

这么两厢一对比,三娘觉得自己是赢了的。

本以为这种岁月静好的日子能一直过下去,谁想到时事无常,杜家世代的下属心生反意,勾结海上贼寇,登岸夜袭,柳县城被攻了一个措手不及,半夜城破。

城中各家都被烧杀围攻,杜家仓促之间,只来得及送走妇人幼儿,那些身分不够的,如姨娘庶女之类的,便都赶不上被护着逃出城。

至于说杜三娘这般的出嫁女,除了她亲兄长,也没人会想得起她来。

而杜三娘的夫家,大难临头各自飞,才听到喊杀声来,就各房顾着各房,逃命去了。

杜三娘的相公,不是嫡长子,本来就没多少本事,平时看着对嫡妻挺爱重的,关键时候就催着他身边武勇的长随背着他逃出了家门,压根没想到还有妻子儿女这回事。

所以说危急关头,才能试得出真人品……

冲着门来的海匪,手拿着长刀几乎是见人就砍,还有长相清秀的丫环媳妇们落到他们手里更是被折辱一番再杀死。

眼瞅着贼人的刀都砍到了房门了,杜三娘抱着不满两岁的小儿瑟瑟发抖。

幸亏是杜大公子派来的几个心腹拼死赶了过来,救出了杜三娘和她儿子。

然而就在杜三娘抱着儿子坐上逃生的马车时,她听到了噩耗。

她同母同父的亲兄长,在巷战时,被贼寇杀死了!

从柳县逃亡出来的难民成百上千,一个个面色麻木,蓬头垢面,仿佛丧家之犬。

因为那些杀人不眨眼的海盗来自海上,他们本能地逃向内地深处。

湳水县涌入了大批的柳县流民。

这些还是幸运的,有好多无辜百姓,在深夜还来不及逃亡就被破门而入的盗贼灭了全家。

湳水县的平民百姓对这些流民并不欢迎。

除了有亲朋好友的,柳县流民大部分都没能在湳水县境内呆下来。

原来当湳水大乱时,许多流民四散逃生,有一部分就逃向了柳县。

柳县虽然富庶,但平民百姓的日子并没有多好过,而且靠海,粮食产量有限,往年都是从湳水这个粮仓买粮,湳水一乱,粮价登时高涨,平民百姓的日子都不好过,哪里有余力去接济外人,更何况柳县是杜家的地盘,杜家当家人也不想要这些流民,当时就在各大要塞路口,设置了拒马关卡,阻止大批流民入境。

那时湳水人就将柳县人恨上了。

如今风水轮流转,湳水人也不想接济柳县人,因此态度可想而知。

杜家看似庞然大物,然而一朝兵败,却成了丧家之犬。

几个随从在混战中也只余下两个,还有一个身上带伤。

“三小娘,如今只能去投奔四小姐……”

杜家是每况愈下,而凤祥军却是如日中天。

坐拥六县之地,境内物产丰厚,工商发达,平民们安居乐业,甚至还有不少听说孙家地盘平民有好日子过,举家带口地迁移而来的。

杜四娘嫁的夫婿是平安县令林桐。

虽只是一介落地书生。

但当年是因为被人冒名顶替才失了解元功名,后来又一直被那冒名的人家陷害,才会郁郁不得志,几次险死还生。

不过偶然被孙大人救下之后,就时来运转起来。

林桐不光是写得一手好文章,更是对时事政局目光独到,且精通算学,通晓民生,腹内有货的人自然是被孙大人赏识的,当下便委任他为平安县令,还给他作了大媒,娶了杜四娘。

据说这几年平安县也被治理得繁华发达。林桐更是被孙大人视为心腹重臣。

假如孙大人将来能封王做侯,林桐也自然能跟着飞黄腾达。

听说半年前,杜四娘又生了个儿子……

杜三娘搂着怀里的小儿,满面苦涩,“那就去平安县吧……”

这十几日,什么苦头没吃过,几次险死还生,捧着半个落了灰的脏杂粮窝窝当成宝一样啃,碰上刮风下雨,只能紧紧抱着怀里的小儿,靠抖取暖。

原本结实的马车在一路颠簸离乱之后,此时只剩下个底座,杜三娘抱着儿子坐在一头,一名胳膊受伤的随从坐在另一头。

赶车的随从满面风霜,队伍里就他还算全乎,只能靠他了。

而拉车的骡子蔫头搭脑地没精打彩,困顿之极,仿佛下一刻就要滚倒在地变成一匹死骡。

这样的一行四人,别说进了平安县城,就是走在平安县城外的田野上,都能引来好多好奇打量的目光。

“听说柳县遭了海寇了!”

“是呢,前天还见一对父子俩拄着拐,在城门口讨饭,说是从柳县来的,原本也是富裕人家,被海寇一抢,家破人亡了!”

“可见还是咱们这儿好啊!”

“是啊,你看这些人,想必当初也是大户人家,不然哪来的骡马呢!”

“真可怜呐!”

杜三娘的头更低了几分。

放在数年前,打死她也想不到,自己会变成这般落魄的流民!

进城的时候,四人因没有平安县的身份证明,在城门口被好生盘问了一番。

护卫不得已,将自家是县令夫人的亲戚给说了。

守兵一听自然是十分重视,赶紧派了人去县衙送信。

没多久便有县衙来的几个人匆匆跑来,一名年轻妇人盯着杜三娘看了好一番,这才惊骇地叫出声来。

“三小姐!真是三小姐!”

杜三娘一抬头,倒是马上认出了这位年轻妇人。

这是杜四娘的丫环,当年她们姐妹一道去长(阳)县城,跟着的就有这名丫环,翠荷。

“翠荷……”

一路的颠沛流离已经把原先那个心高气傲的贵女脾气给磨得没了影子,几百里路,身无分文地来投奔从前看不对眼的庶妹,别说杜四娘了,就是杜四娘的丫环,她都得赔上笑脸。

翠荷长这么大,还是头一回见杜三小姐这般给她好脸,再配上如今三小姐的落魄情状,心情一下子极为复杂,但面上还是扬出了笑容,“哎呀,这位便是小公子吧?长得真……乖巧!”

其实杜三娘儿子长得也是人人夸如仙童来着,但这一路上忍饥受怕的,半路上还病了场,再水灵的小儿也跟小黄叶似的蔫吧了,让翠荷夸无可夸。

跟着翠荷进了林家。

林家住的宅子离得县衙不远,只能算是中等,不过杜三娘这会儿落魄成这样,只期盼庶妹能给她个遮风挡雨收容她们娘俩的地方就不错了,哪里还敢似从前那般地挑三捡四?

“三姐!”

杜四娘得了信就在门口接人,远远地瞧见一个穿着粗布衣的农妇模样的人抱着个瘦巴巴的小儿走了过来。

形容枯槁,神色憔悴,瘦得如同麻竿一样,一阵风似乎都能吹走似的。

杜四娘当时泪就下来了。

在闺中时争风斗气,等各自出嫁了,长年不见面,这一见就是如此悲痛的场面,再有小心思,也都烟消云散去了。

“四妹!”

杜三娘听了这一声,倒是提着的心定了下,眼泪也刷地下来了。

这一场大劫,不光是她婆家,是整个杜家,整个的柳县,都遭了大难了啊!

杜三娘母子两被接进宅内,梳洗换上新衣,杜四娘又给他们准备了热饭热菜,虽数量不多,两菜一汤,对饿了好几天的人来说,那也是美味得紧。

吃过饭之后,杜四娘陪着坐着,说起柳县杜家遭难,姐妹二人又哭了一场。

杜四娘听了杜家还有好些人逃了出去,心里便想,也是去年姨娘得了急病过世,不然如今被在宅子里,定是被放弃的,总算是没有遭了罪……

哭过之后,杜四娘又把自己的儿女叫过来。

让大姐儿和哥儿见过姨娘。

三岁小女童和只有一岁被抱在怀里的小男娃都是白白嫩嫩的,虽然穿着不显富贵,但一看也是精心养着的,很有礼貌,虽然还挺认生,但都糯糯地上前行礼,叫着姨母。

反倒是杜三娘的儿子,因那夜大乱,又一路遇见许多险情,被吓到了,这会儿看见生人,还是一个劲地往母亲怀里躲,若多叫他两句就要哭。

杜三娘十分尴尬,杜四娘却大方地劝慰几句,倒是慢慢养着就好了,待明日给请个姥姥来给小外甥压压惊……

“娘亲,我还想去寻怀哥哥玩……”

小女童本来听说自己来了个同岁的小表弟,还挺好奇新鲜的,结果小表弟根本就不肯跟她说话,小姑娘就没了兴趣,眼睛一转就向自家亲娘提了要求。

“行了,你去吧!”

杜四娘一挥手,小女童欢呼一声,撒欢着就跑了。

看出杜三娘眼里的疑问,杜四娘便跟她解释,“三姐可还记得当年,咱们几个一起去长(阳)县参加的抓周之礼,孙家小公子名叫孙怀,如今已是六岁了,现正随着孙大人在平安县。怀小公子机灵聪慧,对比他小的孩子也很有耐心,因此才见过几面,这小丫头就怀哥哥长,怀哥哥短的。”

杜三娘感慨万千,“当年咱们还是不懂事的小姑娘,那小公子才不过周岁,如今却已是这么大了……”

当年她给杜四娘出的那主意,不说是馊主意吧,也没安着多少好心。

却没想到人的迹遇十分奇妙,四妹妹嫁的也算是不错了。

虽说宅院不大,但整个后院就她一个女主人,干干净净的,什么烦心事也没有,不然这气色体态不会这么好。

住了两天,杜三娘渐渐缓了过来,神婆姥姥来给她儿子收过魂之后,小娃娃似乎是好了很多,也敢一个字一个字地往外冒词儿了。

对上姨母也能小声地叫上一句。

“什么?孙大人要见我?”

杜三娘望着来传信的杜四娘,惊讶不已。

杜四娘笑道,“三姐可别多想,孙大人该是没有什么多的想头,是想了解柳县的情形罢了。你把赵胜和张材都带上。”

一个深闺妇人,怕是知道的不多,两个护卫是杜家派的,应该知晓不少内情。

举报本章错误( 无需登录 )
最新小说: 明末造反专业户 大明:带重八刷副本,大明成仙国 重生三国,我抢了刘备的皇叔 古滇秘谈 民国烟火 穿越特种兵之崛起 我都快成仙了,你说让我当太子? 吃够上班苦,我要回家种地当老板 星穹铁道:虚无开局否认一切 超级boss竟是我女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