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
极度小说网 > 都市小说 > 决战苍龙 > 第六十六章 为娘治病 决定请清风

第六十六章 为娘治病 决定请清风(1 / 0)

,最快更新决战苍龙最新章节!

第六十六章为娘治病决定请清风

离七叔家很近,不一会儿就到了。

出来开门的是宝儿哥哥,这宝儿哥哥也比以前明显的长高了,两只大眼睛忽闪着,显得格外有神。

看是杏儿哥来了,他大喊一声:“杏儿!”

两个小孩子就搂抱在一起,在原地跳着喊着,一下子转了有五六圈。

然后,两个人这才拉着手,一同走到屋里去。

见到七叔,杏儿哥又像儿子见到了爹那样,一下子就扑到了七叔的怀里。

嘴里连叫:“七叔,七叔!”

尽管昨晚菊花,已经将杏儿哥回来的事情与七叔说了,可是此刻,七叔的眼里还是闪动着激动的泪花。[]决战苍龙66

这也难怪:其实,这杏儿哥从三嫂生下他之后,可以说是三嫂和菊花共同把他养大的。

而后,从六岁开始,就由爷爷和七叔教他识字,读书。再接着,就是七叔教他武功。

在那一段时间里,这叔侄俩几乎是形影不离,甚至是连吃、住全都在七叔家里。

这菊花婶婶和七叔拿着他,就如同自己的儿子。

打小开始,这杏儿哥到菊花婶婶的家里,就如同到了自己的家里,从来也没分清什么家里家外。

所以,这七叔和菊花早就把他当成自己家的孩子了。

有一天看不到他,就觉得不放心,非得到三嫂那里登门看到后,这才把心放到了心里了。

可是,这一年来,由于躲避山庄里发生的事情,杏儿哥竟走了一年多。

尽管每隔一段时间,七叔都要到三清观去一趟,看一看杏儿哥。

但是,自从这最后一次,七叔到了三清观里,却只看到了贴在门上的纸条,没看到杏儿哥。

也不知道那师徒俩到底到哪里去了?

回来这一说,不要说是三嫂想儿子想病了,这菊花两口子,也几乎要想出病来了。

天天念叨杏儿哥的事情,天天祷告:让老天保佑他们的杏儿哥。

现在终于又见了面,那七叔能不激动吗?

在七叔家里寒暄了一阵子,又逗弄着香草妹妹玩了一会儿。[]决战苍龙66

看七叔已经做好了要出去的准备,这才向菊花婶婶告一声别,拉着七叔的手走出门去,到爷爷『奶』『奶』那里去了。

到了爷爷『奶』『奶』那里,祖孙见面,无非又是一番离别后的互相倾诉,我们也不去细说。

那杏儿哥主要是向爷爷『奶』『奶』讲述了:离别这一年多来自己的情况。

着重讲述了:他与清风道长离开三清观后,到菊花岛上的主要经历。

也讲到了金唢呐的丢失,和两只喜鹊的投海自尽,以及自己听到喜鹊的传话,赶快跑回来等情形。

听的屋里的人都惊讶不已。

在听完杏儿哥的讲述之后,『奶』『奶』还专门问了孙子一些关于吃、穿、住、行方面的问题,杏儿哥都一一如实回答。

末了,老爷子对杏儿哥说道:“杏儿,现在金唢呐也没有了,两只神鸟也自尽了。

看来这金唢呐与那两只神鸟,它们之间是具有某种特殊关系的,我们也不去深究了。

杏儿:你说得对,这都是天意。

现在,那些山精树怪之流,我们也没有理由再害怕它们了。

从现在开始,你不用再到那三清观里住了,就在家里住着。

与你七叔好好练习那武功,那山精树怪若是再来捣『乱』,轻则作罢,若是闹得太不像话了,我们就前去迎战。

不要让它们觉得我们好欺,一直『骚』扰我们,我们已经忍让它们一年多了,不能再忍了!”

略一思索,老爷子又说道:“杏儿,只是你师父和师叔那里得有一个交代。

人家拿你那么好,那么器重你,而你这次:

又是不告而别,千万别让两个老人家再担心咱们。

等过几天,你师父也就回来了,让你七叔带着你到三清观去,向清风道长说明情况。

也能给你那师叔带个信去,让人家放心。”

听着爷爷的嘱咐,杏儿哥说到:

“爷爷,我就住在山庄里了,不再去那三清观了。

至于我师父那里,再过个三天五日,估计他老人家也就回来了。

现在外面天寒地冻的,出去一趟太辛苦,这次到三清观,就不用七叔陪着我了。

我已长大,我去向师父解释就可以了。

另外,我娘的病,我觉得病得不轻,我想请我师父来山庄为我娘看看。

不知爷爷答不答应?”

听着孙儿的回答,老爷子越来越觉得:杏儿哥开始成熟起来了。

他开始关心别人,他开始疼爱他的亲人,办事开始顾及别人了,而且有条理了。

心里就越发产生了,只有祖孙之间才会产生的那种满怀期望的挚爱。

他慈祥的脸上挂满了微笑,对杏儿哥说:

“杏儿,难得你对你娘的一片孝心。

清风道长的医术我是知道的,从治好了你二大爷的伤寒病这一点看,他是很高明的。

只是……只是现在天寒地冻,他已是近八十岁高龄的人了,老人家能从大老远的三清观,跑到山庄里来吗?”

“爷爷,你说得对!

可是,我娘的病,从我跟随我师父出外给别人治病的经验看,她此刻已不是偶发风寒。

恐怕那病已经有所发展,再不治疗,恐怕就会更加严重。”杏儿哥又对爷爷说。

“这个……,”杏儿哥一席话,使老爷子开始思索这问题的严重『性』。

这时,坐在旁边的七叔说话了:

“爹,接那清风道长的事,又有何难?

现在,虽然天有一些冷,可是,还没到了那冰天雪地的时候。

反正杏儿一个人去那三清观,我们也不会放心。

干脆,我就再驾着小驴车到那三清观一趟,把清风道长接过来,也就是了。”

听了七儿说的话,老爷子再三考虑,觉得也只能这么办了。

何况清风道长来了,除了可以给三儿媳看病,自己还可以当面向人家道谢。

谢道长过去救二儿与三儿的大恩,还可以顺便与道长探讨一些事情,请教一些问题。

想到这里,于是,对七儿说道:

“七儿,这件事情也只能这么办了。

事不宜迟,现在眼看到了阴历十月末,听杏儿说过:估计清风道长再过几天,就会回到三清观里。

这样,你们就定下来了,回去准备一下:

在阴历十月二十九这天一早就出发,在路上要走个三、四天,冬月初四、五,就可以到达。

到了三清观后,快去快回,估计冬月初十之前就可以回来,不过,路上一定要保证安全。”

杏儿哥没有想到:

本来想让七叔这次在家里休息,自己已经长大了,有些事情自己可以独立完成。

可是,由于自己想得不周,到头来,还得让七叔陪着自己。

没有办法,天寒地冻的,又得让七叔受罪了!

从爷爷家里出来后,由七叔陪着,又到了大爷和二大爷家,以及几个叔叔家里走了一圈。

已经过了中午了,杏儿哥才回到自己的家里。

回到家里后,边吃午饭,边把爷爷的决定告诉了娘和姐姐。

一听要请来清风道长给自己看病,三嫂一听,就知道这是儿子的提议。

但是,既然是老爷子已经决定的事情,自己也就不好多说什么了。

只是埋怨杏儿哥:有事不与娘商量,自己『乱』作主张。

娘的病,过一些日子也就好了,哪有那么娇贵?

天气那么冷,又得让你七叔陪着你去挨冻了。

三嫂是个心地善良的人,此刻,她既疼儿子又疼七叔。

不知真的是『药』的作用,还是儿子回来特别的高兴,三嫂的病,这两天看上去,也真的就好了许多。

饭也能吃下一点了,觉也能睡上一些了。

已经有二十多天爬不起炕的她,这几天,竟然可以倚着墙坐上一、两个时辰了。

看着娘一天天好起来,杏儿哥和红儿姐姐心里非常高兴:

要照这样看来,也许娘的病,就真的不用请清风道长来看了。

十冬腊月,路途遥远,已是八十多岁的老人家,不到万不得已的时候,也真的不能轻易麻烦老人家。

菊花婶婶也来看了多次,看三嫂在渐渐好起来,也很高兴。

看三嫂已经能吃东西了,每次来的时候,都做一点吃的带来。

坐在一起,妯娌俩的话又渐渐多了起来。

但是,常言说得好:病来如山倒,病去如抽丝。

三嫂这患了一个多月的病,哪能说好就好了呢?

就在杏儿哥回家后的第四天晚上,三嫂在白天的时候,就觉得自己今天身体状况,好像不如前几天爽快。

到了下午的时候,她就没敢老是坐在炕上,而是躺了一下午,心想也许休息一下就会好了。

可是,在刚黑天的时候,她就感觉到全身发冷,盖着被子想捂点汗,却是越捂越觉的浑身更冷。

最后,竟然打起了寒战。

看娘不愿动弹,杏儿哥过来把手在娘的头上一『摸』,不禁吓了一大跳:

娘的头竟像火炉一般的热。

忙俯身问娘:“娘,你在发烧?”

娘没有睁眼,也没有说话,浑身打着寒战,只是痛苦的微微点了一下头。

杏儿哥见娘这样,心里害怕极了。

他先跑到外屋,让还在收拾厨房的红儿姐姐,赶紧到七叔家去叫七婶。

他自己则快速将手巾沾上凉水,给娘敷到头上。

又抓起娘的双手,不住的抚『摸』,以此减轻娘的痛苦。

看着娘痛苦的样子,杏儿哥心疼得直掉眼泪。

不一会儿,红儿领着七婶就跑来了,身后还跟着七叔。

一看三嫂的病突然又厉害了,七叔两口子也感觉的十分奇怪:

这病好着好着,怎么就会突然加重了呢?

看到三嫂是在发烧,菊花立即把郎中前几天配好的退烧『药』找了出来,让红儿现在就去煎熬。

她在这里,一边安慰着杏儿哥别害怕,一边安慰着三嫂不要紧,不断地换着敷在三嫂头上的手巾。

等到红儿煎好了『药』,菊花给三嫂喂上。

过了好一会儿,三嫂蜡黄的脸上才有了一丝血『色』,头上也开始渗出了点点汗珠。

这时,三嫂又叫红儿倒来一碗热水,慢慢的也给三嫂喂上。

看三嫂呼吸均匀一些了,大家这才稍微放下心来。

看三嫂这样,菊花对七叔说道:“七哥,你和杏儿到咱家睡吧。

今晚我在三嫂这里睡。

我觉得你俩也别再等了,三嫂这病犯得比原来还厉害,明天已是十月二十八了。

明天一早晨,你俩就出发到那三清观去,赶快把清风道长请来给三嫂看病。

你们提前出发的事,我找时间去跟爹说。”

听到菊花这样说,七叔说道:“菊花,我看也只能这样了。

那么,明天早晨,我们谁也不告诉了,就早早的出发。

家里你做的干粮,我们全拿走,宝儿他们的饭你再准备吧。”

菊花点头答应后,杏儿哥再过去看看娘的脸,看娘已经睡着了,这才跟在七叔的后面回七婶家了。

第二天早晨,天还没亮的时候,这叔侄俩匆忙准备了一下:

带上干粮和牲口吃的草料,为了御寒,车上还放上了一条棉被。

杏儿哥又回家看了娘一次,看七婶与红儿姐姐把娘照顾得很好,也就放下心来,这就与七叔驾着驴车出发了。

又是一番劳碌和寒冷,第四天早晨到了三清观。

一看,山门上仍挂着铁锁:清风道长还没有回来。

这也是预料之中的事情,好在两人带的干粮还没吃完。

山门前就是三清观的水井,两人先打了一点水,洗去一路上的风尘。

然后,又喝了一点水,把路上剩下的干粮拿了出来,吃下一些充当早饭。

叔侄俩也不需要商量什么,现在,只有一个办法就是:等!

吃完了早饭,天上的太阳出来了。

尽管冬天的风,呼呼地在树林的枝头上掠过,可是,这太阳的光照在山坡上,使人觉得身上暖洋洋的。

闲着也是闲着,倒不如休息一下,缓一缓这一路上的疲劳。

于是,把驴从驴车上卸下来,让驴打几个滚休息一下,也吃点草料,饮下一点水。

叔侄俩则找个避风的地方,把驴车支撑好,干脆盖上棉被在车上睡起觉来。

冬日的白天不一会儿就过去了,严寒的冬夜降临了。

北方山里的冬天,在外面过夜,那绝对不是可以闹着玩的:

凛冽的寒风,有时还会夹着冰冷的雪花,可以说能够穿透任何棉衣,直达身体。

那会夺去你全身的热量,直至把你冻僵。

尽管叔侄俩长期生活在山里,已做了充分的准备。

可是,穿好棉衣,戴上帽子,蜷缩在厚厚的棉被里,仍然还要像行驶在路上时一样:

睡一会儿,就要下到地上,原地跑一跑,跳一跳,等身体稍暖和一下以后,再爬到车上继续睡。

否则,就会被寒风冻伤。

看到这里,可能有的人要说了:

既然叔侄俩已经到了三清观,清风道长又是杏儿哥的师父,七叔也不是外人,大家都很熟悉。

不就是隔着一堵墙吗,干脆叔侄俩翻过墙去,到三清观里去睡,不就不冷了吗?

这可是现在人的看法,好像这叔侄俩太过迂腐,明摆着的道理,怎么就是想不出来呢?

其实,在当时的情况下,这叔侄俩就丝毫不敢这么想。

你想呀:这叔侄俩是生活在什么样的家庭里?那是书香门第。

那七叔,还是山庄私塾的教书先生。

那杏儿哥,从小就在山庄里接受传统文化的教育,可谓知书达理。

后来,又受清风道长的熏陶。

那清风道长是什么人呀?是进士出身。

拿现在的话来说,就相等于今天全国的高考状元。

那人学问纯正,更兼一身仙风道骨。

做他的徒弟,你只能一身正气,两袖清风,不能有丝毫的坏心眼儿。

现在,虽然,清风道长不在。

退一步想想,因为大家都是熟人,因为天太冷,就是现在爬进三清观中去,如让清风道长此刻回来碰上,也绝不会说二话。

可是,尽管这样,那七叔和杏儿哥也不会那样做。

为什么呢?我们常说:那锁是干什么的?

那锁是:“防君子,不防小人的。”

既然是君子,你心中就得首先有个心锁,你才能看到大门上的铁锁。

而那小人就不同了,他的心中根本没有心锁,他来到门前,也是看不到铁锁的。

在他的心里,只想着他所惦念的财物。

锁,对他还有什么用处呢?

此刻,单凭武功,区区一个矮墙,如何能挡住二人?

但是,这叔侄俩若越墙而进,尽管没有丝毫的歹意,可那也是做了一回“梁上君子”。

与那小人又有什么区别呢?

尽管别人不责备,可那却绝不是真正的正人君子所为。

所以,这叔侄俩对此举,连动那念头都是不敢动的呀!

好长的一个寒夜呀!

天上连个月亮也没有,显得更加寒冷。

总算盼望着太阳出来了,四处明亮起来了,身上才有了些许暖意。

与昨天一样,保持着良好的生活习惯:提水、洗脸、吃饭、等待……。

那么,今天,清风道长会回来吗?

< 】

举报本章错误( 无需登录 )
最新小说: 快穿之和反派HE了 嘘,国王在冬眠 治愈系天王 九州天王 重生年代:知青在大院带崽暴富了 杨辰江贵妃 我家大神竟然是个撒娇精 重生后我有了妻子和超能力 夜家嫡女超逆天 狂战杀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