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

10 拳民 5(1 / 0)

(终于把作品找回来了)当发现不能解决因阿莱克西斯高度关注度的情况下,东方帝国的对外宣战诏书给了亚利最好的借口。

帝俄在这次排外的团变中,并没有遭受多少损失——甚至布拉格维申斯克附近的贸易仍然在稳步推进。拳民的排外仍然不可避免地影响了阿穆尔河流域,尤其是那条从赤塔到符拉迪沃斯托克的铁路的建设。即便亚利还是想通过这次的机会为帝俄扩充领土,但这个计划仍然因为继位问题而搁置。可是,亚利万万没想到帝俄竟然也在东方帝国的宣战对象内。

在6月22日当天圣彼得堡晚邮报的头版上,刊登了帝俄外交部的紧急通告,在远东,东方帝国向帝俄及其盟友朝盛王国宣战。不过,亚利还需要搞清楚具体情况,他仍然很难相信为何东方帝国敢于向外宣战,更令他不解的还有那张宣战诏书:没有任何外力行程,没有任何附加要求的宣战让他感觉非常疑惑,他总感觉自己遗漏了一些什么。亚利的困惑并没有影响他做出任何他应当作出的反应——随后,伊尔库茨克、赤塔、布拉格维申斯克和符拉迪沃斯托克的帝俄军队,外加3.2万的朝盛军队紧急进行了武装动员,在亚利下达了远东军区的动员命令之后,亚利马上紧急传召了欧洲主要列强和美利坚的大使,要求组成干涉军平稳东方帝国的事端。有了与对日作战的后勤组织经验和对远东的地理认知,亚利相信帝俄对抗火力和技战术水平远逊帝俄的守军难以对俄军产生任何威胁;同时,他也不认为驻守在那个地方的守军能有任何反制措施。

亚利的设想是,帝俄占据松花江流域在内的北满,而让朝盛占据曾经高句丽时代占据的辽东,可以使得帝俄在辽东问题上更加自由,同时可以借助东方帝国的力量时不常地敲打一下朝盛,达到分而治之的目的。

——————————————————————————

德皇威廉认为亚利寄给他的信感到来自“先进世界”的鼓励,他认为这是一个对继续扩张德意志在亚洲范围的绝好机会——在此之前,德国公使克林德之死已经为德意志提供了最好的借口,可是威廉仍然忌惮他表兄亚利在这个问题的反对意见。毕竟有霓虹例子在,帝俄在即便跟东方帝国关系未必好的时候跟东方帝国结盟稳固远东,那么即便是宣而不战的奇特中立,也能起到某种震慑其他列强的作用。

威廉在布尔人的问题上对内阁对比过帝俄支持朝盛与德意志支持布尔人的一致性,“在远东问题上,不列颠的态度无关紧要,在朝盛独立问题上已经证明了不列颠仍然缺乏对远东问题的深谋远虑——或者说地理上的无力触及,我们也不应当惧怕不列颠在南非问题的表态......”

亚利伸出的橄榄枝自然而然地被德皇抓住。两个皇帝已经达成一致,剩下的只有具体细节上问题,俄德可以不畏惧美英签署的反对划定势力范围的《扬子协定》【注1】,可以攫取南北满和山东在内的各种利益。在两个皇帝达成统一意见之后,帝俄随即作出了被允许的最激烈的反应,向曾经的萌友东方帝国宣战。

帝俄在南北满并不需要一场这样的战争来回应东方帝国的挑衅行为,在俄东友好互助条约的基础上,帝俄已经攫取了所有能够获得的利益;东方帝国也不想彻底失去对这一地区名义上的宗主权,毕竟这里是东方帝国朝廷所谓的“兴盛之地”。非常遗憾的是,这时已经在阿莱克西斯即位问题上焦头烂额的亚利没有其他的办法,而只能采用这样的最下的方式来分散国内的注意力。

说来可笑,那份宣战诏书,并未提及任何合理的开战因由,一句“抵御外侮”在欧洲政治家的眼中实在是无法言明的笑柄。亚利可以理解“未现代化”国家被列强设置使领馆但缺乏反制措施的屈辱:只是认为,至少也应当弄一份合理的事由——亚利随即综合形势,明白了其中的意思。

这次的团变在帝俄决策层中早有预料,在康梁改革以失败告终之后,过剩的人口和缺乏的耕地让这个古老帝国处于岌岌可危的边缘——并不是说不可以后世那样通过工业化解决,然而在缺乏资金和流通物资的东方帝国,遭遇了同样力图高速进行工业化而收拢投资的帝俄和美利坚,而资金流通渠道被这两个经济体拉拢之后,其他国家难以获得所需要的资本进行工业化,更不要说提升人口素质和基建等相对此等的工业要素上了。人地矛盾被很自然地转移到了欧洲列强上,在有意无意地宣传下,东方帝国的居民认为,是德意志和法兰西为代表的敌国势力的侵略是造成现状的主因,有大型且协同化的排外活动当然不可避免。这种情况一旦发生,必然是全面排外——即对勿论哪国人甚至是东方本地人,只要跟外国发生纠缠,就处于“通敌”——很容易得罪所有列强。然而在教x民x暴x动之后,中央集权的分散,让东方帝国的中枢没有能力制约委派出去的督抚,如果这样的运动不加以制止,恐怕会演变成最不愿意看到的倾覆;东方帝国在明知不敌的情况下,终于下了决心,让外国势力清楚这些团民。

在皇帝本身就是东方和远东问题的专家,而国家重心又倾向于中亚和东亚的情况下,帝俄大本营当然容易预料“团变”的情形。亚利在总参谋部的会议中指出,帝俄军队在北满的行动必须在两个月内达到预定效果,在5个月内完成“清剿远东铁路犯罪分子”的任务;如果有可能,尽量通过外交手段抹去东方帝国的朝廷——这样可以为帝俄在东土鸡斯坦、鞑靼和南北满的势力扩张,提供方便和因由。

——————————————————————————

注:《扬子协定》历史上是英德两国公使在义和拳势力中达成的一致,反对外国势力利用团变继续深化势力范围——尤其是俄法日的势力范围——的划定;不过德国被主角给忽悠走了,只能拿英美了。;

举报本章错误( 无需登录 )
最新小说: 明末造反专业户 大明:带重八刷副本,大明成仙国 重生三国,我抢了刘备的皇叔 古滇秘谈 民国烟火 穿越特种兵之崛起 我都快成仙了,你说让我当太子? 吃够上班苦,我要回家种地当老板 星穹铁道:虚无开局否认一切 超级boss竟是我女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