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
极度小说网 > 历史军事 > 穿越原始之再造文明 > 第三百零九十二章 租借物资之问

第三百零九十二章 租借物资之问(1 / 0)

一九四一年九月下旬,提前爆发的战争进行到第四个月的时候,苏军的反攻首先在莫斯科以西的中央集团军群阵地上试探性的展开。白俄罗斯战役之前,苏军对中央集团军群的反攻大多是不成功的,仅有莫斯科会战比较成功。原因其实也很简单:如果德军在一处展现比较稳固的停留超过一个月以上的时间,就会修建和构筑比较完善的工事阵地。对于缺乏攻坚弹药的苏军来说就会形成极大的障碍,这也是斯大林格勒战役取得成功而火星战役并不算成功的重要原因。

试探性进攻的规模并不小,大概由一线同德军对峙的整整一个方面军的四十多个步兵师及若干坦克和装甲力量进行。经过几个月时间的紧张战备,不仅迫击炮和反坦克火力方面的基层培训区域完善。原本就不是新入伍部队的步兵训练也得到进一步的巩固。大部分配备了足够冲锋枪和机枪乃至连属迫击炮的步兵能够用比较松散和标准的战术队形进行攻击而不是历史上的苏军那样因为基层训练的不足往往只能采取散兵线的改进版本,让部队趁夜提前埋伏在对手阵地、在天亮的时候进行大规模集团进攻部队的通信组织联络,也相比历史上大多数时候的苏军更为完善。

此时的张伟也确认了一个事情,那就是美国总统罗斯福的特使来到了莫斯科准备亲自同斯大林商讨一些事情。当然是对苏租借物资的问题。

在一九四一年太平洋战争爆发前的大多数时候,美国都已经转入到了战备动员之中。希特勒在法国的闪电战给了美国以巨大震慑。虽然对美国本土的威胁还有很多重要障碍,但美国的战略决策者却不敢有丝毫的大意。

不是站在后知后觉者的角度,谁也不能保证德国在没有威胁的情况下会不会发展具有对舰威胁能力的远程四发重轰,就像B17那样,这并没有什么根本性的障碍。然后依靠那些反舰重轰牵制美国海军,并掩护德军的登陆作战。之后的克里特岛战役则更加剧了美英的这种担心:即便没有坦克和大量重装备和后勤力量上岸,精锐的德军轻型部队很有可能是同样具备巨大威胁能力。而苏联,实际上是德国在欧洲大陆上的唯一牵制对手了。

结合苏芬战争中苏军的表现还有德军在波兰和法国的表现,美国陆军参谋部对苏德战争已经做出了比较悲观的估计:也就是苏联很有可能战败或向德国投降妥协,在这种情况下。全面动员起来的美国陆军将与英联邦的其他盟友一起承担独自打败德国的任务:因为美国的目标不仅仅是确保本土的安全,还要通过军事手段来完成对资本主义体系的整合才能真正的摆脱大萧条的影响。为此,美国陆军部提出了一千八百万军队的建军计划。陆军将组建二百多个摩托化师的强大力量,并用几亿发榴炮弹和大量的航空弹药彻底消耗掉德国的核心力量。当然与此对应的,美国及其盟国很有可能也要至少承受一战时期英法军队伤亡之和那种代价。

对苏联和英国租借物资的援助,既是一种转移国内矛盾完成战备动员的手段,也是潜在意义上的避免美英可能的损失。

“斯大林元帅阁下,我能否以我个人的名义真诚的询问一个问题。哦,这并不是一种要挟,因为援苏法案是国会已经同意了的:如果没有美国租借物资的援助。苏联能否打败德国?或者还是会在战争中失败,如果不仅没有美英的租借物资援助,也没有西方盟友在西线的反攻,甚至是静作战呢?”同历史上一样,在租借物资之前,美国人就直接向斯大林提出了这样一个问题。

“元神,你怎么看?”斯大林面对这个问题其实也有些困惑,因此暗中向张伟询问道。

张伟笑道:“如果是你,那我估计苏联在没有租借物资的情况下只能像东边的那位蒋先生一样熬过八年抗战了,无力组织有价值的反攻。因为你把政治看的太重,战争时期也浪费和挥霍了不少宝贵的东西。如果连美英参战也没有、那你维持平局的概率大概只有一成,当然,仍然有零点一成的可能性独自赢得胜利,看你猜不猜的到这根救命稻草了。但如果是我,不用东方人来抗德援苏,没有租借物资和美英参战。在你造成的那种开局的情况下至少也有五成以上的把握独自战胜德国。如果苏联争取到合格的建军时机,也提前了解很多战争经验,即便每年战绩仅仅有卫国战争最后一年的一半,那德国也将被苏联独自打败。悲观一些说:体面的平局问题不大。我们这个层次的战争,还没有上升到物质力量起决定性要素的时代。”

在张伟的指导下,斯大林还是郑重的回答道:“如果没有租借物资,那苏联将只能维持现有条件下的平局和守势,无力维持对德国的反攻。如果连美英的参战和反攻也没有,那么为了防止最坏的可能。我们只能介入东亚、利用威逼和利诱的手段调停中国战场,力争将日本人和中国人都争取到我们那一边。”

当然,在这位美国特使看来:斯大林的这种回答无疑在宣告:如果没有租借物资,那么不论苏联是否会战败,都不会对德国的力量有丝毫的牵制了。在最坏的情况下,甚至不是没有倒向轴心国集团的可能性。

“我会把话转交给罗斯福先生的,而且希望元帅能够把所需要的租借物资清单直接以电报的方式。。。”

“电报有可能被敌人侦听到,还是直接通过联络飞机和文件的方式吧”张伟代替斯大林回答道。历史上美国人显然通过租借物资相关的通信联络获得了一些苏联密码,但张伟不愿意给西方这个机会。而且,也觉得战争前期斯大林提出的那份租借物资清单含金量太低,很大程度上浪费了运输吨位。

(本章完)

举报本章错误( 无需登录 )
最新小说: 民国烟火 穿越特种兵之崛起 我都快成仙了,你说让我当太子? 吃够上班苦,我要回家种地当老板 星穹铁道:虚无开局否认一切 超级boss竟是我女儿 快穿女武侠圆梦记 武植潘金莲 豪横大宋 我,鲁菜大师,你让我强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