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
极度小说网 > 玄幻小说 > 侠傲苍穹 > 第七十三章 摸金校尉的由来

第七十三章 摸金校尉的由来(1 / 0)

一夜苦修调息,我整个人的精神都好了很多,不仅伤势好了,就连气息也比以前强了很多,隐隐有冲到地武境高阶的迹象,这确实有些快了,就连一早来找我的王可心都暗暗称奇,说我是千年难遇的奇才,只有我自己知道这是那神秘功法和九皇撼天的功劳!

草草的吃过早饭,我和王可心漫步向王家的后花园走去,这里是我见过少有的几处美景。走进花园的大门,只见眼前一片新绿,不一会,就听见小鸟在“叽叽喳喳”地叫着,好像在欢迎我们来参观它们的家园似的。再看看这些花草,有竹子、桂花、菊花等植物。竹子在大门的左边,我顺着竹子的杆往上看,竹子足有五层楼高,竹叶上歇息着许多小鸟,因为竹叶十分茂盛,可以为鸟儿们遮阳避雨。在大门的右边有一棵桂花,走上前去,微风一吹,桂花香气迎面飘来,令人神清气爽。

向前走,四周都围着绿油油的福建茶,左右有紫色的七彩扶桑和带刺的海棠。最左边有红菊花和一列*花,菊花叶上有细细的毛,红菊花中间有层黄色的花芯。菊花的旁边有一棵杜鹃,杜鹃的叶子上有层软刺,手摸上去感觉痒痒的。再往前走,就到了花园中心,花园中心是一个池塘,里面有一座假山,山上长出几棵富贵竹,山周围还有可爱的小鱼在温暖的阳光下,自由自在地游着。

在假山旁边是一架蔷薇,柔条披挂的枝叶上,缀满了圆润的花,芬芳呈媚气。脸盘小小,重叠的瓣,粉中透红,红里泛白,有的微微调些紫,说不好这是什么颜色,或许这就是蔷薇色。三五朵一簇,沉甸甸,热闹在枝头。本来锈迹斑斑的铁栅栏,因为这一架蔷薇,有了一种庄重古朴的美。

我们在假山旁的亭子坐定,呼吸着新鲜的空气,似乎要忘记世间凡事一般,置身于一个世外桃源之中,我和可心手指相扣,彼此感觉着彼此手心的温度渐渐有了一丝丝情意涌动!就在我想坐些什么的时候.一个极为不和谐的声音响了起来。

"哎呦,老弟,我说什么情况,王家怎么会替你出头,原来你把王家最美丽的花给拱了!"

是吴自华,他这种声音,是那种公鸭桑又比公鸭桑略微浑厚的声音,让人只要听一回便在也别想忘记。

我无语的朝声音传来的方向看去,只见吴自华正一瘸一拐的向我这边走来,样子到很是滑稽,待他来到近前,对我又是一顿埋怨,说我不爱护伤残人士,对他的心灵造成了创伤。叫我补偿他心灵损失费和医药费用。

我知道他在打趣我,有些无奈道:“吴哥你这样子到真是威武霸气,远看我以为你是小吕布,近看才知道你是吴自华吴大爷,你这身份还用在乎钱不钱的,别闹了!”

“嘿嘿,兄弟,这神岛也没你想象那么好,不过看你这么爱说实话,钱就免了吧,等哪天我带你去挖几个坑赚点外快!”

闻言我愣了一会才反应过来他指的是什么?原来是盗墓,我更是无语的道:“我说吴大公子,你可是堂堂神岛的大公子,去干那些挖坟掘墓的事情真的好吗?你就不要你这张老脸了,你父亲能同意?”

“兄弟,你别说了,说多了都是眼泪,神岛虽然不差钱,可是我不得自己靠自己赚钱吗?出来这么多年只有挖墓才能让我找到乐趣,你知道吗?这个盗墓是很有讲究的,说着他便要给我讲一些关于盗墓的事情,我连忙打断他道:“停吴兄,我可不想去做盗墓的勾当,你自己享受这份快乐吧!”

听我这么说,他脸色一沉道:“宇侠,你这是瞧不起我们盗墓的是不?你看看我这摸金符,知道这是什么做的吗?这是用万年穿山甲的爪子做成的,万年穿山甲你知道吗?这东西连神武之上的人看了都要躲的远远的!”说完他趾高气昂的看着我,嚣张的不得了,不过他说这个到是真值得我去关注,万年的穿山甲连神武之上的人看着都要躲的远远的,这货不会告诉我他干掉了一只吧,我打死也不会相信这些。

见我用怀疑的眼神看他,他嘿嘿的笑了起来,要多猥琐就有多猥琐,然后还故作神秘的用胳膊拐了下我的肩膀,样子很是滑稽的道:“这东西就是我在一次盗墓中得来了,相传这是三国中的第一任摸金校卫所持有。摸金校尉是怎么来的呢?这还要从三国时候说起:

在三国争霸初期,曹操的势力范围仍然很小。有些时候,打下的城池往往还没来得曹操及休整,就已经换了新的主人。地盘“朝秦暮楚”已不是什么新鲜事。谁都不知道自己能在占领的地盘上盘踞多久。于是,打下的城池经常被洗劫一空。在这种情况下,军队很难实现休养生息的目的。

军阀混战使曹操的大军无法长时间休整,也使流离失所的农民看到春种却等不到秋收。这好比刚刚做好的一锅饭,转眼间却变成了别人的盘中餐。于是,在短时间内筹到军饷成了诸侯们四处杀伐攻战的先决条件。

为了解决自己的粮饷问题,曹操把目光放在了盗墓这个古老的行当上。众所周知,西汉中期,经历文景之治的太平盛世之后,社会生产力得到充分发挥,经济的繁荣使得当时厚葬成风。这也就为曹操偷坟掘墓,盗取金银财宝以充军饷提供了条件。“发丘中郎将”和“摸金校尉”这类专司盗墓的官职在曹操的军队里便应运而生。

按常理来说,这不是一个光彩的行当,但所谓“大行不顾细谨,大礼不辞小让。”胸怀天下的曹孟德,只要军队能吃上饭、打胜仗,哪里还在乎背上骂名。

鲁迅曾经说,“曹操设了‘摸金校尉’之类的职员,专门盗墓”。更为确切的记录是,当时袁绍手下的名士、列为“建安七子”之一的陈琳,在为袁绍攻伐曹操前发布的檄文中说:“特置发丘中郎将、摸金校尉,所过隳突,无骸不露。”这篇文字成为古今檄文的名篇。据说正犯头风病的曹操看后,惊出了一身冷汗,头立刻就不疼了。

根据陈琳的这篇檄文,曹操盗的应该是位于永城芒砀山的汉梁孝王墓群。

三国时代曹操的兵卒,应该是第一批走进汉梁王墓葬的盗墓者。汉梁王墓葬群的每一座墓都用大量上千公斤重的塞石封死了墓道,所以普通的盗墓贼就算找到墓葬的准确方位,也很难进入墓室。为了取得墓葬里的宝物,曹操动用了庞大的军事力量。但即便如此,进入墓室也不是件易事,士兵们要一锤锤地凿,一点点地清理。陈琳在檄文中具体描绘了曹操亲自指挥将士盗掘梁孝王陵墓的情景。文中说:“(曹)操帅将吏士,亲临发掘,破棺裸尸,掠取金宝。至令圣朝流涕,士民伤怀。”《水经注疏》中说:“操引兵入砀,发梁孝王冢,破棺,收金宝数万斤。”

曹操的部下进入墓室后看到了什么,现已很难想象。据史料记载,曹操用从墓葬里盗得的宝物,养活了手下的军队3年。西汉盛行厚葬之风,但凡家境殷实的,少不得带些财宝到另一个世界,何况坐拥三百里江山、富可敌国的梁孝王等八代九王?

据传陈琳在袁绍失败后,归附曹操集团。曹操曾经对陈琳在此文中揭露他祖上的行为表示不满,对盗掘陵墓的批评却似乎持默认态度。所谓“发丘中郎将”和“摸金校尉”的设置,或许确有其事。由此看来,曹操盗墓是个不争的事实。

从上世纪80年代末开始,我国的考古工作者对汉梁孝王墓群进行保护性发掘,在这个三国时代就被盗过的墓群中,仍发掘出了金缕玉衣、大型玉璧等珍贵文物2万余件,许多文物价值连城。可以想象,这个巨大的宝藏,对当时缺衣少食的曹操军队来说,是一个多么大的诱惑。

盗墓盗得多了,曹操就悟出了厚葬容易招来盗墓者这个道理。于是,曹操成为中国历史上第一位提倡“薄葬”的统治者。公元218年,他颁布了一道《终令》,提出死后不要厚葬,要将自己埋葬在贫瘠的土地上,依照地面原有的高度作为圹基,陵上不封土,不植树。金玉、珠宝、铜器等物,一概不要随葬。

要知道,当时曹操虽未称帝,但权力与地位不亚于帝王,为什么他不但提倡“薄葬”,而且身体力行呢?推想原因有二:

其一,他一生主张节俭。据说,他对家人和官吏要求极严。他的儿子曹植的妻子因为身穿绫罗,被他按家规下诏“自缢”。宫廷中的帷帐屏风,破旧之后缝补一下再用,不可换新的。

其二,为了防止盗墓。大概是因为自己早年曾干过盗墓的勾当,也曾亲眼目睹了许多坟墓被盗后尸骨纵横,什物狼藉的场面,他不愿重蹈覆辙,所以一再要求“薄葬”。这个说法比较可信,他的儿子曹培就曾分析过诸侯墓被盗的原因:“丧乱以来,汉氏诸陵无不发掘,至乃烧取玉匣金缕,骸骨并尽,是焚如之刑,岂不重痛哉!祸由乎厚葬封树。”郭太后也说:“自丧乱以来,坟墓无不发掘,皆由厚葬也。”

在力主和实践“薄葬”的同时,他还采取了“疑冢”的措施。传说,在安葬他的那一天,邺城所有的城门全部打开,72具棺木从东南西北四个方向,同时从城门抬出。从此,曹操之墓的千古之谜随之悬设。这72座疑冢,哪座是真的呢?千百年来,盗墓者不计其数,但谁也没发掘出真正的曹操墓。

面对“曹墓不知何处去”的感叹,人们对曹操的奸诈多疑有了更深的认识。但是从另一角度看,曹操一生节俭,带头“薄葬”,是有积极意义的。在那战乱频仍、社会动荡的时代,身居高位的他,用隐秘的办法处理后事,也是迫不得已。这样做,既保护了自己,也使盗墓者无从下手,这也不失为一个明智之举。一千多年过去了,曹操的真正陵寝仍未现踪迹,也许永远是个谜中之谜。

之后,有盗墓者以摸金校尉之风水方法盗墓,皆称为“摸金校尉”。

我听着吴自华的话,对他的见识到还真是有些佩服!

本书首发来自,第一时间看正版内容!

举报本章错误( 无需登录 )
最新小说: 修罗剑神 至尊神魔 重生网游之我有十倍属性 快穿之治愈你 三国之窃国之贼 大隋霸业 三国之吕家霸业 随身空间:季少渣妻重生了 灵气复苏:我的细胞变异了 史上最强守墓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