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

第149章 留学(1 / 0)

“我们的实力现在只能生产最简单的单缸发动机。复杂一点的就需要别人的帮助,美国人若是答应帮忙,哈雷也是一个好的选择。比如它的l头引擎,有效、廉价、结构简单,只要有设备,我们自己就能生产。以后农用机具也可以用这种引擎,美国人自己都用到七十年代。

还有采用ohv设计的引擎也已经出现了。41年的modelf已经很成熟了。我们完全可以引进,只要美国人同意。

用德国的技术和标准,便于德国战败后,我们去捞好处。用美国人的标准,我们可以熟悉美国人的生产流程,进一步研制更多的美国发动机,比如美国人二战那些著名的卡车,再比如我们要用的双黄蜂航空发动机。”李衡说出了理由和选择,剩下的让赵易去头疼。

单缸摩托是三人早就确定了,只是单缸摩托车马力偏小,在泥泞的道路上,运载量更偏小。重型摩托是必须的。德国标准还是美国标准,这不仅仅是两款发动机,更是牵扯到方方面面。

先锋军军工的主要精力还要武器弹药方面,要生产摩托车,就现有的实力来看,只能选择一个方向。

“不用这么纠结,我们当然先选美国货。就算美国人不提供给我们技术支持,就凭着机场那些技工们的零星帮助,我们也能很快先仿造出来。这年头材料应该差距不多吧,逆向测绘现在应该没问题吧?”叶关偏向哈雷。

德系和美系摩托都有现成的车可以拆解,要逆向测绘都可以。

“对,不用纠结。我们先问美国人。若是给技术支持,我们选美系,若是不给支持,自己钻研德系。”赵易选择起来也很简单,也很果断。

美国人倒是犹豫了一阵,直到史迪威出马才答应了下来。

提供相应技术支持,并不是出售技术,也不是出售专利,只是提供部分技术支持。

赵易得到美国人的三千万美元贷款后,立即抽调出了三百万砸在了发动机相关生产设备和相关技术支持上。美国人一下子热情了,哈雷公司答应提供给先锋军5名留学培训技工的机会。

“五名怎么够?至少得五百名。”提到留学,赵易决心实施留学计划。

以前没钱,先锋军也没地盘,连人才都没有,想送人才去国外都做不到。现在不止是美国人新给的三千万贷款,更加有利的是美国人的态度,明显是支持先锋军。

二战期间虽然兵荒马乱,但美国本土却远离战争。这个时候留学美国,只要资金能跟上,比战后要强得多。

这个时候的美国,已经开始了军事动员,年轻男子很多都去当兵了,老教授们学生变少了,留学生能得到更多的受教机会。工厂里的年轻劳动力少了,留学生去了能学到真本领顶大梁。现在华夏和美国是盟友关系,在华夏还有用处的时候,两国的关系还是不错的。那么多年的**提案被废除就是一个让人唏嘘的明证。这种环境中,一些技术也能对华夏学生开放,若是有更多资金支持,甚至能得到更多机密。

“不需要什么机密,基础比那些什么机密更重要。只需要去美国科学系统的了解到工业基础,能得到二百多年的工业革命基础知识,学会科学系统的研究模式,留学一趟就值了。”李衡积极赞成。

“老大,五百人是不是太多了?”叶关犹豫道。

“五百人还多?不算多。”李衡先反驳道,“那些重点行业一撒,就见不到几个人了。一年五百个,两年下来才一千人,二战后还不知道什么形势,至少在49年时,六年的时间才培训三千人。三千人才撑起多少工业项目?如果可以,我希望人数更多一些。”

“我不是说这些人多,我是说培养成本的问题。”叶关摊手道。

“成本?留学美国虽然贵一点,但也不是很多。我们承担的起。”李衡稍一楞,随即扳着手指头数道,“一个人一年按照一千美元算,五百人不过才50万美元。这笔钱已经能生活的比较轻松,如果再紧一点,美国那边我们有几个工厂和企业,可以提供勤工俭学。还有合作单位,还可以找那些大公司寻求实习培训,半工半读也可以。”

“半工半读不合适。”赵易摇了摇头,“时间太紧,还是多把时间用在学习上好一些。”

拿出50万美元培养人才,他一点都不觉得贵。

先锋军的资金并不紧张。

美国人的贷款除了外购,更多像是银行的保证金,安定根据地民心,维持根据地的经济正常运转。

先锋军的根据地内很多都能自己自足,不能自足的也可以用根据地上生产的商品交换,比如食盐、糖、香烟,甚至军火。

除了美国人的贷款,先锋军还有战争债券。

各地华人认购的先锋军债券已经突破了一千万美元。虽然不如国内,但这个数字用在先锋军这样一个地方政权身上也是惊人的。

从里边抽出一部分资金支持留学生,赵易感觉一点都不多。他更看重的是更多的人才,更早报效华夏。

“也不是半工半读?怎么说呢?”李衡慢慢措辞道,“是学以致用,也不对。就是不能死学,得实习,从工作劳动中掌握学的知识,这样一边实践对照,一边学,掌握知识更快更牢固。对了,知行合一,这句话比较恰当一些。”

“可以。”赵易点了点头,“需要我们给他们找到一个对口的实习工作单位,而不是去饭馆刷盘子。”

“我说的培养成本不是指钱,而是我们辛辛苦苦培养出来的人才,会不会留在美国不回来了?把那些人才挑选出来,给别人做嫁衣。”叶关忍不住发声道。后世他见多了这样的人,现在这种环境中,华夏和美国人的对比更明显。

“美国没有战乱,工资待遇又高,别人会怎么选?我记得后世提到过,49年前在美国的学者和留学生大约五千人,一直到50年代末,回国的只有约1200人。其他的难道仅仅是因为政党和政治理念的问题?国内老一派留学的学阀已成,留学生多了竞争也大了,不像一开始挂着留学的光环就能高官厚禄,国内的待遇比起美国人又有云泥之别。有些人恐怕在49年前就不想回来了。”叶关冷哼道,“我不知道这个时代的人的情操,我只知道后世很些人的嘴脸是向钱看的。”

“你有点偏激了。还真不要低估了这个时代的人的情操。”李衡忍不住说道,

“我出去碰到不少人,心中也向往出国,但却放弃了出国的机会,宁愿待在国内。他们说的好,国难当头,应该放弃个人私愿,为抗战奉献微薄之力。哪怕这份力再微薄,也总能让华夏的胜利多那么一丝希望。不要说他们没有出过国,不知道国外的好处,有些人已经留学国外,照样在抗战全面爆发后,高呼‘宁肯做独立国的平民,不愿做亡国奴的博士’,毅然放弃一切,回国投身抗日运动大潮。”

叶关不再做声。

为了实施寻找人才的行动,他看过中央军政府对公费和自费留学生的一份调查报告,很多人确实都回国了。当然也有留在国外的,欧洲滞留了1500余人,美国滞留了1000余人。

倒不能说这些人就不爱国,战乱阻断交通让很多人有家难回。其中好几位大牛,49年后照样回国。

“留学计划利大于弊,整体是好的。我们培养的人才,就算不为我们服务,也会去国内,就算留在美国,我相信华夏的血脉和文化他们也割舍不去,总会不断的开花散叶。说实在的,这个年代的香蕉人还真不多。”赵易笑了笑道,“有了我们,华夏文化只会越来越繁盛。以后只要我们华夏保持文化上的优势,无论他们在哪里,他们和他们的后代总不会忘记自己的血脉。”

“我还有一个担心,就是怕美国人的洗脑。”叶关还是说出了自己的顾忌,“美国人的一些教育很明确,就是培养代理人。就算科学技术方面,也是培养对他们有好感的精英。等到以后这些精英占据中坚地位后,来收获更大的利益。我们以后大量采用留美人才,会不会让留美一系做大,左右未来的走势。”

“其实美国人的洗脑水平没那么高。种族歧视决定了华人在美国很难过好。若是再晚几年,遇到麦卡锡风潮,就更能认清美国的真面目了。没有跟苏俄的对抗,现在西方还没资格谈优越性。”赵易笑道。

这个时候的美国还没有重点吸引华夏人的计划。就算二战后,吸引人才更多是优先考虑欧洲,华夏人才能主动去留几个人?若真有人是因为福利待遇留下的,除了少数人可以用更好的待遇挖来,其他该放弃就放弃了,不值再用。

赵易也有相应的措施:“我们也不怕美国人的洗脑。在他们洗脑前,我们先用爱国教育洗一遍,资格审查筛一遍,就能有所保证了。”

举报本章错误( 无需登录 )
最新小说: 秦云萧淑妃 特利迦成神之路:力量羁绊与释放 汉诛 快穿:病娇反派又被宿主撩迷糊了 农家悍妻:阴郁首辅爆改小娇夫 开局太平间,玄学大佬功德无量 手握山河,背负始皇传承,吾为帝 盛世志 三国:我曹操,小乔请自重 穿越异世,带着妹妹打天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