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
极度小说网 > 历史军事 > 1942风起南洋 > 第269章 运1运输机

第269章 运1运输机(1 / 0)

“成功了,我们成功了!”看着那架双翼机滑行在跑道上慢慢停稳,黄志千忍不住一边朝着飞机挥舞着手中的迷彩苯尼帽,一边激动地大声喊道。

“我们成功了,成功了!”一旁的林同骅也是眼含热泪,在旁不断喃喃自语。

参加试飞测试的李衡也忍不住仰天眨着眼睛,慢慢地鼓掌拍手。

天上那架双翼运输机不是先锋军自己制造的第一架飞机,却是先锋军完全自己设计并制造的第一架。

去年,先锋军一共生产了17架飞机,其中仿造苏俄波2教练机14架,购买美国零件制造霍克3双翼机3架,全部用作了飞行学校的教练机,这些都只是初级教练机,先锋军另外从美国购买了20架at6教练机作为高级教练机。加上其他双翼机和5架改装的雷电教练机,先锋军教练机也只有67架,都集中在了万象航校。

“我们应该造自己的教练机。”叶关不由提出要大力培养飞行员,除了大量选拔人才外,还得需要足够的教练机,“现在的教练机亏不了,除了培训飞行员外,还能当攻击机用。多弄几架教练机错不了,培养的飞行员多了,我们才能多挑选出精英和王牌飞行员来。”

在先锋军确立了未来的精英飞行员计划后,并不是说飞行员只那点人就够了,而是说要借助华人庞大的人口基数,优中选优,让飞行员起点更高一些。

于是先锋军列出了教1计划,山寨叶关熟悉的初教6。

“教练机并不是我们急需的。”李衡特地提醒道,“我们科研力量有限,教练级的研制我们会向后推迟。”

先锋军手头上本来就不多航空人才,其中大半抽都趁着和美国人的蜜月时期去美国进修去了,剩下的人员没法把摊子都铺开。

航空第1号研制计划是喷气式战机,这个也是先锋军的第1号研制计划。

不同于先锋军的武器第2号计划是导弹,航空第2号计划则是运输机,也就是此时天空中刚刚试飞成功的仿运5双翼运输机。

“相比战斗机和教练机,我们其实最缺运输机。”赵易也觉得教练机并不着急,

“教练机我们可以轻松买到。二战结束后,更能买到一些处理货。那些老古董便宜实惠,都能当教练机用。战斗机也能支撑一段时间,至少现在有美国人逐渐制空权的情况下,我们的战斗机压力并不大。以后也有1号计划,作为我们战斗机的支撑。但我们的精力有限,短时间内已经没法再研制一款涡桨发动机了。

一开始涡桨发动机的性价比也不如已经很成熟的活塞发动机,就连美国人都用到了六十年代。我们展开一系列活塞运输机方案,性价比会更高。

就算是战后,购买二手运输机的价格也不低。不如我们提前研制,也避免受制于美国人。”

在损失了3架运输机后,现在先锋军的运输机还能服役的也只有9架,其中4架缴获自日本人和泰国人的,5架是购买自美国人,包括4架c47和1架c46。

很多运输任务,都只能靠美国人。

“我们根据地,交通很不方便。尤其是缺少紧急情况下的交通手段,一直通过美国人进行调运,耽搁时间不说,也容易受制于人。我们需要发展我们自己的运输机体系。”这是很早以前,赵易就一直有踢开美国人自己发展的意识,为此特地围绕r1830发动机计划了一系列方案。

单发的是仿运五,双发的是仿c47。

c47运输机经过了二战的考验,是一款很安全的运输机,性价比也不错,赵易就是看中了它的安全耐用才选中了同样性能稳定的r1830系列发动机。

这款发动机在二战前就被各国仿造,技术要求也不算太高,也容易从美国人那边得手,不像r2800双黄蜂有种种限制。

赵易也不打算追求更好的r2800双黄蜂,毕竟一段时间内够用就行,活塞很快就会涡桨大规模代替,并不需要更强的双黄蜂,甚至是巨黄蜂。

赵易的判断很准确,美国人对先锋军求购r1830的技术并不在意,还服务到家,派出了技术人员解决仿造的部分难题,这一切都看在先锋军掏出了真金白银的基础上。

加上华夏国内人才和技术的积累,仿造r1830的过程很顺利,但仿造运5的过程却遇到了不少困难。

当初李衡还是把运5想得太简单了,没有样机模仿,在只有三张照片和一副图示,几个数据的情况下,在改变了发动机和部分尺寸后,很多东西都需要从头开始。

也多亏了选择的运5是架双翼机,华夏国内的一些航空专业人士对双翼机还算熟悉,有不少的技术和人才积累,减少了许多麻烦。

仿造运5在去年就已经顺利的出了方案,但之后出了样机后不断出现问题,现在这款样机已经是第4版了。这也不是首飞,这次试飞已经是这架样机的第七次试飞了。经过改进和调试,前边两次试飞都很成功,这一次没问题,就可以直接定型生产了。

“我们终于有了自己的运输机了!”李衡急忙给赵易和叶关报喜。

“运5,不,运1成功了?”赵易也不由惊喜万分,“这样以后的点对点运输就有着落了。”

当初为了给这架运输机起名,不少人还起了争执。

有人以年代取名,准备叫运44或者运45;有的则是和日本人一样套上一个文雅的名字,比如彩云之类的;赵易三人的运5版本倒是拿不出手了,毕竟现在还是四十年代,要喊运4太难听了。最终,赵易三人选择了运1的方案,毕竟这是先锋军研制的第一款运输机,也是华夏研制也准备大规模生产的第一款较大型运输机,所以有人还给他取名为华运1号。

绰号是赵易三人给的,很有纪念意义的丰收,和运5差不多。

无论是什么名字,赵易更在意这款运输机的性能。

以前他还不觉得运输机的急迫,可开辟马来亚根据地时,他感觉到了美国人那些运输机的局限性。

要运送物资时,首先得跟美国人协调配合,根本没有秘密可谈,也需要受到美军行动的限制。更重要的一点是,c47偏大了点。

本来这是个优点,但在有些情况下却成了缺点,东南亚很多地区没有足够的降落空间,金马伦空降开始不得不多依靠伞降。伞降毕竟不如机降靠谱。

这时候,赵易才想到了运5,加快了仿运5的研制。

新研制的运1只是汲取了运5的优点,并加以改进。

新的运1尺寸更大一点,毕竟发动机在重量差不多的情况下,从9缸的730多千瓦,变成了14缸的895千瓦,之后还会不断提升功率,升级发动机,超过一千千瓦。

尺寸大主要是调整机舱内的空间,为以后升级打好基础,机翼也进行了调整,获得了更大的升力,加大了一点航程,为以后的岛屿运输留出更大的余地。

速度变化不大,最大时速稳定在260公里左右,巡航速度也稳定在160公里左右。作为一款双翼机,根本就不指望速度混饭吃。赵易只需要一款稳定的运输机,可以起降那些没有机场的地方。

为此特地加强了运1的起降功能,就连载重量都可以妥协,换来了在160米左右的起降距离,最关键的是经过美国人和德国人一起配合完成的起落架更皮实耐用,完全可以在一般平地上的起降。也就是说,以后只要有一块稍平整的草地,运1就能起降了。

为了更大范围的应用,运1还预留了浮筒的位置,稍一调整,以后找一条河流,甚至一个小湖泊,就能安全降落运1了。

载重量做了点牺牲,但依旧保持运5的15吨。

新的运1还设置了后舱门,以后不仅可以用来训练伞兵,就是有些任务,也可以搭载十几名伞兵执行跳伞任务了。

“有了这架运输机,我们就可以方便战时后勤补给了。”徐公达也喜道。

有了这架可以灵活机动降落的运输机,就可以直接在前线起降,缩短运输时间。不至于在紧缺弹药的时候,不得不停住脚步收缩了,哪怕是一架运1飞抵前线,15吨的物资也能改变一场战斗。

“人员调配,救灾物资,侦查测绘,需要飞机的地方太多了,就是不知道这款飞机产量怎么样?”已经从美国返回的方文治也眼热这款运输机,不过他也明白运输机首先要确保军用,但愿有多余的可提供给地方政府,方便民生。

“眼看战争即将结束,美国人正在减产,我们已经从美国人顺利订购了一些生产设备。你搭乘飞机回来的,货船到这里还得一个多月。经过调试,我们可以确保一天一架的产量。”李衡呵呵笑道,“组建起来的一整套生产线还能生产发动机和c47运输机,以后就可以自给自足了。”

举报本章错误( 无需登录 )
最新小说: 大明:带重八刷副本,大明成仙国 重生三国,我抢了刘备的皇叔 古滇秘谈 民国烟火 穿越特种兵之崛起 我都快成仙了,你说让我当太子? 吃够上班苦,我要回家种地当老板 星穹铁道:虚无开局否认一切 超级boss竟是我女儿 快穿女武侠圆梦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