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
极度小说网 > 历史军事 > 1942风起南洋 > 第340章 粮食不缺

第340章 粮食不缺(1 / 0)

什么样的外交都不如自己有实力更保险。

建国伊始,赵易和李衡就整天在东联国内忙忙碌碌,到处奔波,勾画着未来的发展蓝图。

关于东联国的发展蓝图早在建国前,三人就在商议了。只是随着局势的不断变化,而不断进行调整。

大的方针政策却不变,在战后一片政治浪潮中,先搁置一切思想争议,先抓经济建设。

先锋军建国虽然匆忙,但不出众人所料。在43年的时候,就已经有人找赵易劝进了。二战结束后,建国的呼声更高。为了留住和吸引人才,赵易三人也不得不提前建国。

建国后,各类向赵易兜售私货的人没有少,反而更多了。

华夏国内现在虽然停战,但世人都不看好和平的到来。于是华夏国内不少人把目光投向了东联国这边。

无论是要把东联国当做一块验证自己思想的试验田,还是未来合纵连横华夏的舞台,避世者也好,野心家也罢,包括一些小团体和各方势力代表,都不断聚集在了赵易三人身边,向赵易三人兜售着各种思想的治国方略。

李衡一心抓军工,没空理睬。叶关到处飞,跑外交,也没空理睬,倒是赵易坐镇国内,被众人围拢,却也只是呵呵几声,一笑置之。

“后世什么思想没见识过,还用这些别有用心的人来指导?”谈起这些叶关总是一脸的不屑,“这个时代的很多人根本没有实践自己思想的机会,其实就跟后世键盘侠一样,全是嘴炮和猜测。”

“也不能这么说,这个时代的很多人还是有热血和理想的。”赵易感叹道,这个时代的国人经历过一次次的磨难,在那沉寂的黑夜中但凡是有一丝亮光,就当做希望去追寻,浑然不在意脚下是否有深渊。或许只为了一只萤火虫就可能坠入深渊。

可未来在赵易三人眼中已经不再是黑雾,就算还隔着层毛玻璃,也比那些盲人骑瞎马强。

“不是应该先清理那些污垢,打下一个良好的基础,才能保障以后更良性的发展吗?”李衡却希望早早清理掉国内那些渣渣,免得以后再清理引发内部矛盾的动荡,“等到一些利益固化,再清理就难了。很容易伤筋动骨呀!”

“眼下的主要矛盾是对外,是在英法施压下,保存我们的胜利果实。这个时候在内部大动干戈,容易先导致内部的不稳定。”赵易长叹一声,很多事情有个轻重缓急。

“我怕内乱不除,在英法勾引下,他们会跳出来捣乱。”李衡最近接触了不少这样的人,明面上点头哈腰,暗中却不时捣乱,让他深恶痛绝。

“一些内部矛盾是很难消除的,除非是采用过激手段,才能在一定时间内改善。现在国内矛盾正处在一个敏感点上,欲加之罪,真需要一个光明正大的理由。就等着他们跳出来,才适合彻底清理。”赵易若有所指。

临建国前东联国的人口统计中,加上印缅地区的人口,初步汇总上来的是7100多万人,其中华人华裔数量约1800多万。

这已经是腾笼换鸟转移不少人的结果了,但华人数量并不占优,东联国需要照顾其他民族的情绪,在建国时,一些政策不得不和缓。

德国和日本法西斯手段还余波未平,这个时候也不适合跳出来作死,采取一些过激行为,只能徐徐图之。

“我们提前建国已经有些冒进了,不适合再大喊什么主义思想。有些事情只能做不能说,闷声发大财,先壮大自己在说。实干最重要。”赵易三人都觉得眼下不适合太招摇,要先当美国小弟,应该有所觉悟。

在明面上东联国内也是鼓吹一下美国人的民主,但实际行动起来,还是按照原有的步调走。

老百姓也很实际,衣食住行的生活才是最重要的。

为了最快的稳定建国后的国内局势,刻意淡化了表面的思想争议,一力抓经济发展。

民以食为天。

老百姓有时候只求个温饱。

东联国粮食不是很缺,尤其是在战后各地纷纷闹饥荒的大背景下。

在很早的时候,赵易三人就重视粮食生产。生产建设兵团成立,开垦耕地就是其主要任务之一。

一开始得益于日本人的不重视,先锋军在老挝的根据地早早打造出了几片粮食基地,后来等到日本人想打也打不动时,先锋军已经占据了泰国这片肥沃的土地,加大移民引进,大力发展起了耕种。

缅甸战前也是粮食出口大国,虽然受到了战争影响,但很快被先锋军组织恢复耕作。越南和高棉,以及印缅边境以西恒河以东地区,也都是传统的耕种之地。在先锋军特地组织下,首先抓起了农业耕作。

先锋军除了重点扶植橡胶等重要经济作物外,首重粮食生产。

“除去经济作物,和番薯土豆玉米等杂粮,仅仅稻谷生产面积就超过了1400万公顷。”李衡在调查报告中,对稻谷种植面积还是很满意的。

这不是后世经过了大量森林砍伐开荒后的数字,而且还有一些土地受到战乱影响抛荒,能在建国时快速整理出这么多已经很不错了。虽然还达不到后世泰国1700余万公顷的耕地面积,但后世整个华夏水稻耕种面积也不过只有三千多万公顷。

当然,这个时代的粮食产量远远没法跟后世相比。

“我以前总以为热带地图土地肥沃,有充足的阳光,有充足的水分,一年四季都能生长,只要勤奋,粮食亩产还不得蹭蹭地往上涨,谁知道根本不是那么回事。”叶关从情报部门那里汇总来的数据让他很是吃惊。

这年代很多土地能亩产一百公斤就已经算丰产了,很多土地连亩产百市斤都做不到。

“良种很重要,土壤也很关键。”李衡给他科普道,“热带地区坏就坏在了水分充足,雨季的时候天天下雨,土壤里多少营养也都随着雨水流失了。时间长了,有些地方就只剩下偏酸的红土了。这样的土地上根本长不出多少粮食,选不好作物还会颗粒无收。我们在老挝开垦的荒地多亏了是才开垦的,森林下的一层有机质还存在,所以有了两年丰产。若是不精耕细作,慢慢改良,没几年也肯定会成为不产粮食的荒地。

对了,杂草和虫害也很关键。没了冬天,虫灾肆虐,稍一懒惰,荒草遍地。所以说在热带地区,耕作也是门技术活。泰国和越南等传统粮产地是多少年精耕细作,不断改良的结果。就像缅甸,因为战乱土地长时间抛荒,等到再利用时说不定就已经废了,还得重新改良。”

“噢,这么说爪哇岛那地方,咱们岂不是亏了?”叶关这才恍然,惋惜道,“有火山灰改良土地,所以爪哇岛才丰产,后世才能养活15亿人口。这是热带地区难得的宝地呀,这样白白放弃有些可惜了。”

“多大的胃口吞多大的饼,说实在的,爪哇岛是好地方,可惜我们吞不下,除了马六甲海峡这样的敏感位置外,那地方爪哇人太多了。”赵易唏嘘道。

就连美苏也不会坐视让先锋军控制整个马六甲海峡,何况爪哇岛上还有五千多万的土著人,这简直就是难以消化的石头,为了一个爪哇岛,而滞缓消化控制中南半岛的速度,实为不智。

“我们不是还控制着不少爪哇岛的土地吗?除了可以左右爪哇粮食经济外,我们还可以用来吸纳更多土著移民迁移过去。”赵易道。

当初爪哇岛上很多华人资产,他们有很多转移向东联国后,那些土地就成了先锋军控制的资产,通过套着各国帽子的黑白手套继续牢牢控制着。更加隐蔽的经济殖民有时候比直接殖民掌控的更多。

“土地是可以慢慢改良的,很多土地只要精耕细作,会越养越熟。不止越来越方便的化肥,就算是普通的农家肥,我们华夏人也是拿手。更何况我们还有良种优化这样的大招,粮食是不会缺的。”赵易敢这么保证,是因为现在粮食就已经自给自足了。

在勤劳的华夏人最为擅长的种田技能下,很快掌握了这些地区的耕作方式,很多土地上普遍都是一年两熟甚至三熟。这使得1945年一年,先锋军控制区域共生产了1600多万吨稻米。此外还有数百万吨的番薯和土豆供应。

这还是因为越南、高棉、恒河以东等很多地区才被先锋军攻下不久,很多地区只能收获一季的粗略统计。

这些粮食显然通过华人互助会的低保福利优先供应了华人和华裔,毕竟大量的土地是华人互助会直接拥有。

这么多的粮食足够华人移民们吃上了饱饭,也能通过市场流通保障让其他人饿不死。只要没有了战乱,没有大的天灾,在热带地区,总能填饱肚子。尤其是先锋军推出了大量基建工程,只要出劳力,还是能填饱肚子的。从而基本稳定了地盘上的局势。

这也使得先锋军在45年全年还能向华夏等地出口了300多万吨稻米和其他杂粮。

举报本章错误( 无需登录 )
最新小说: 逐龙少年志 大秦女皇的骑砍之路 大秦从献仙药开始 李阳寻医令 重启端华 回到古代当太傅 只羡流氓不羡仙 穿书:我成了三个反派大魔头亲爹 让你管封地,没让你治下人均暴富 姬周八百年?大周:我千年起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