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
极度小说网 > 历史军事 > 1942风起南洋 > 第365章 子弹够不够

第365章 子弹够不够(1 / 0)

赵易接连收到了几个人才投奔的好消息。

在之前很多人都怀疑先锋军是否能挡住英法的反扑。

二战时对日作战,是有盟军支持的。怼英法,美国已经早就宣称不插手。

先锋军虽然外界广为所知有百万军队甚至有二百万军队的传言,但谁也没有太过认真。

军队从来就不是只看数量,比如中央军,除了部分精锐,其他的杂牌战斗力很难保障。

先锋军崛起才四年多,老蒋这么多年才建起了几支精锐部队?

在精神原子弹还没有大规模爆响前,世人更多还是把先锋军对日的胜利归结为武器的优势。

原来都认为先锋军的武器是也只有发达的西方世界才能提供,既然先锋军要和西方英法两大帝国翻脸,武器肯定要受影响,军队再多有什么用?

“他们竟然还用自动化武器,只有控制他们的子弹,他们的自动步枪和冲锋枪再多也是能当烧火棍。”有人自觉先锋军的唯武器观点已经走了邪路。

二战结束时,自动步枪还不被世人普及,概因为子弹消耗太大,就连美国人也觉得是种浪费,这随之而来的是后勤上的补给困难。尤其美帝这样打算要攻略全球的进攻方,意味着要从本土成倍的向全球运输弹药,而在交通体系不发达的亚非拉地区,这样的运输代价不简单是成本高昂,而是难以送达。

苏俄人首先大规模装备自动步枪不是没有原因的。二战让他们的青壮人口大减,相比人口,子弹更廉价。尤其是苏俄还要打着红旗对抗全世界,自动步枪发挥的火力会弥补军队的缺失。

德国人当初选择冲锋枪弥补兵力上的不足,也已经考虑了后勤问题,只是他们开始大部分作战环境是在交通发达的欧洲地区,弹药运输并不担心,只有在北非的大沙漠上以及苏俄泥泞的雨季和冰冷的冬天里,后勤问题才格外突出。

别看苏俄后世气势汹汹,一开始也首先是自保,在自己的土地上,自动化武器的弹药后勤保障问题要简单许多。即便是对外,他们要怼的也主要是交通体系发达的欧洲,也意味着制约自动步枪弹药后勤的门槛的松动。

只有当苏俄的自动化武器开始占了上风时,努力要把二战中积攒下的旧式标准武器和弹药压榨出最后一丝剩余价值的美国人不得不跟随着快速发展出了新式的自动武器,从而带动了整个世界的军事自动化进程。

现在先锋军早早的全军装备自动化武器,以美国等西方国家为标杆的很多国人对之很不看好。

英国迟迟不动,以及法国这一次愿意软下来,未尝没有准备等先锋军弹药不足后的虚弱。

“美国人已经答应不再像先锋军提供弹药,你们觉得先锋军的弹药能不能支撑起他们打一场大规模的战争?如果之前再多一些消耗,他们还能有这么强的战斗力吗?”英国人类似的研究法国人也有。

他们不相信先锋军的军工能快速达到自给自足的水平,尤其是大规模应用自动化武器。而英法联手向美国施压后,在多了一个华夏国内的弹药消耗后,有了荷兰人开启的战争,美国人答应维持和平,对交战双方实施武器禁运,暂不对先锋军出口弹药。封死了先锋军弹药的外来通道,英法不觉得先锋军还能坚持多久。

为了更快的消耗先锋军的弹药,除了用荷兰人这个急先锋外,还用英镑、法郎和美元开路,继续煽动先锋军内部的混乱,准备用土著人的尸体来多消耗一些先锋军的弹药储备。

赵易愿意跟法国人和谈,也是因为内部动荡趁乱又起,需要抽出更多精力来压制。

法国人也了解,只是准备不足,又不愿意让英国人捡便宜,也打算早早撤出。

双方一拍即合,并没有扯皮太久,这场试探式的战争前后不足一个月就结束了。

以控制舆论的西方记载,这一次战争称为第一次印度支那战争。先锋军的记录中,则是简单的第一次抗法战争。

这场战争时间不长,影响却深远。尤其是让很多国人看到了能对抗西方帝国的先锋军的实力,在国内内战风云越来越动荡的情况下,更愿意加入先锋军。

有些人不是看不到先锋军弹药不足的隐忧,而是更希望用人力上的优势补充弹药的不足,用热血来弥补先锋军的不足。

华夏积弱百年,先锋军虽然建国,打着东联国的招牌,但在国人眼中,却就像看美国和英国表兄弟一样,是华夏民族的自豪,保护泗水等地的华人权益,把地盘不断扩张的雄心,都激起了很多国人的热情。

“你们的弹药应该多做储备。”刚来的李承甘一开口就心急地提到了弹药,他也自知问的有些冒失,转而道,“我希望能尽快加入生产。唉,法国人不会善罢甘休的。英国人也虎视眈眈,还有荷兰人要打,弹药消耗极大,还是抓紧时间生产补充为好。”

“李先生不必着急。我们的弹药就算再跟英国人打一场也够了。”给他接风的李衡哈哈笑道。

李承甘心中却是不信。

他和先锋军早在抗战时期就合作过,那个时候先锋军看似火力很猛,但往往打一场仗就容易把库存弹药打空,不得不休整,紧急时还曾经跟国内高价进口过几次弹药。也幸亏一开始日本人的目标不是先锋军,否则先锋军真难支撑下去。听说后来得到了美国人援助后,这种情况才稍稍缓解。

而现在美国人已经不给先锋军供应弹药的消息已经被英法传出去了,李承甘也听闻,先锋军怼法国这场战争虽然短暂,但据说子弹像雨泼一样的挥洒,这样的挥霍劲可能已经有了弹药危机。

不过他新来乍到,不方便说多了,毕竟弹药量这种事是绝密。

“李先生有一段时间没和我们联系了。前一段时间从日本和德国那里搬来了不少机器,让弹药产量增加了一些,不过还需要更多的能人志士来帮着管理,提高更多产量。”李衡笑着说出了先锋军的依仗。

国内忙着接收日占资产,需要李承甘这样的人才,他也希望中央政府能涅槃重生,另外还有他另一重身份要做一些事情,所以并没有接收先锋军的邀请,这一段时间一直在华夏国内忙碌,对先锋军接收日德资产后军工实力猛增的情况了解不多。

“哦?”李承甘心中还有疑惑,有机器容易,华夏也从日本运了不少机器,但关键的还是人,大量的技术人员和合格的工人加上有效的管理,才能保障让那些机器重新运转起来。考虑到厂房、水电交通等配套设施,还需要投入一笔启动资金。这些缺少了一部分,就容易被搁置。华夏就出现了这样的情况,甚至有了充足美援后,原来战时的工厂都在裁减。

先锋军就算接收了大量设备,二战结束短短还不到一年的时间能恢复多少生产能力?

“我们还招揽了不少德国技工。”李衡没有说还接收了不少日本技工。

这些人的到来才让很多机器设备得到了快速的应用,弹药生产线也是如此。

这一场战争时间不长,各类弹药却用了不少,超过5千万发。先锋军加紧生产,两个月就能补回来。

李衡说得并不夸张,二战后的这近一年中,先锋军的军工体系依旧满负荷在运转,除了普及自动步枪外,还在疯狂的暴子弹产量。加上从美国购买以及日德投降后搜刮来的子弹,现在各类子弹储量还超过3亿发,加上子弹生产线一直在满负荷运转,再应对几场战役没问题。

“哦!”李承甘也听说过这件事,只是不知道先锋军招揽了多少人,他只能提醒道,“金属铜等原料也容易制约产量。”

他见过先锋军产的子弹,基本都是沿用传统的铜壳,而华夏向来缺铜,东南亚铜也不多,听闻先锋军在通讯等方面用铜量也是不少,就连通行的铜元也耗铜不少。

“原料还够。”李衡笑道,“我们又新开了3处铜矿,从欧美还进口了18万吨铜金属。”

尤其是战后的欧洲,各类金属不如面包更有吸引力。

李承甘闻听,心中一算,就不再多言。他知道范旭东就待在万象养病,并在东联又扩张了2处化工厂,药原料也不用多问了。

李衡倒是据实以告:“我们子弹数量还够。只是火炮和炮弹产量却需要加强。”

“这一段时间我们补上了自动步枪普及后的子弹短板,这一战子弹消耗虽然后勤供应不到位,使得部分阵地难以及时保障,总量还是够了,但火炮方面缺口却很大,数量和规格都有很大的问题。”在战后总结中,李衡已经发现了这个问题。

尤其是在海防阻击战中,先锋军的火炮没有及时到位,数量又偏少,使得阻击军队明显受到了法军火炮压制,才导致伤亡过大。

炮弹是子弹无法代替的,再多的子弹也无法弥补距离和威力上的差距。

火炮才是战争之王。

举报本章错误( 无需登录 )
最新小说: 明末造反专业户 大明:带重八刷副本,大明成仙国 重生三国,我抢了刘备的皇叔 古滇秘谈 民国烟火 穿越特种兵之崛起 我都快成仙了,你说让我当太子? 吃够上班苦,我要回家种地当老板 星穹铁道:虚无开局否认一切 超级boss竟是我女儿